第215章:舆论反击引波动(1/2)

凌晨三点二十七分,丁义珍刚掛断宣传部老陈的电话,电脑右下角的舆情系统又跳出一条预警:**“宏远物业”一词在本地社交平台的討论量十五分钟內翻了六倍,预计七点前衝上热搜榜首。**

他没起身,也没喝水,只是把监控墙的主屏切换成实时热帖滚动模式。第一条热帖已经被顶到最上面——《八十万买了个空壳公司?打卡记录都能改,帐还能信吗?》。评论区炸了锅,有人贴出自己单位申请项目被拒的理由:“材料不全”,转头就看到宏远这种连办公地址都查不到的公司拿走八十万,语气直接变了味。

“这不是钱的事,是规则被踩在脚底了。”

丁义珍嘴角动了动,没笑,但眼神鬆了一丝。

手机震了一下,是老陈发来的消息:**“市委值班室刚来电,说是省里某领导秘书『顺口问了一句』,说通报是不是发得太急,措辞会不会引发误解。”**

他看完,把手机反扣在桌上,转头调出內网会议记录,逐条核对通报里的每一句话。

“宏远物业註册未收取代办费”——王某的笔录和银行流水能对上。

“孙培林打卡时间与门禁日誌不符”——安保系统导出的日誌原始文件在案。

“夜间有人员从茶室后巷携带文件袋离开”——三段监控拼接时间线完整,连夹克男走路时左肩微塌的习惯都录得清清楚楚。

他重新拿起手机,回消息:**“每一条都有出处,让他们查。查不出来,是他们失职;查得出来还压,就是共犯。”**

不到两分钟,老陈回了个“”。

丁义珍没再看手机,而是打开加密通道,给安欣发指令:**“把资金流向图解、时间轴、监控拼接包,分发给《京海晨报》《法治周刊》《都市观察》等五家媒体的记者,標註『可引用数据来源』。”**

两分钟后,安欣回信:**“已发,三家记者已电话確认,要求补充u盾绑定信息。”**

他点头,顺手把周叔凌晨发来的那条“宏远註册u盾绑定赵立冬办公室值班电话”的记录整理成简要说明,附加原始截图,转发过去。

刚发完,宣传部座机响了。

“老陈,说。”

“市纪委刚通知,两小时內收到七封实名举报信,全指向研究室近半年的外包项目审批。有一封还附了內部签批单复印件。”

“谁寄的?”

“匿名,但从邮戳看是市政府大楼里的信箱。”

丁义珍轻哼一声:“自己人开始出牌了。挺好。”

他掛了电话,正要调取市政內网的发帖追踪权限,李响的消息跳进来:**“论坛出现新帖,標题是『宏远物业去年给阳光小区做过民意调查』,附三张签到表截图,ip定位在市政信息中心內网。”**

丁义珍眯了下眼。

他没立刻下令反击,而是让李响把那几张所谓“服务证据”原样保存,隨后给老陈拨了视频。

“在官网开个『公眾反馈』专栏,標题就用群眾问的那句——『你见过宏远物业吗?』,邀请市民留言。”

“要是没人理呢?”

“不会。只要他们敢发假图,就有人打脸。真话不怕对质,假话最怕开口。”

老陈顿了顿:“你要等他们自己露馅?”

“不是等,是请。”丁义珍靠回椅背,“他们急了,才会多做。做多,才会错多。”

不到一小时,官网专栏上线。起初冷冷清清,可当那张“阳光小区服务签到表”被截图转发过去,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

“阳光小区业主表示:从未听说过这公司。”

“物业群里翻了半年记录,没人见过外来人员登记。”

“表格里写的『七月十五日走访』,那天是颱风天,小区停电,谁出去搞调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