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朱棣:徐牧真是一口一口往我嘴里餵饭吃!(2/2)

他有些亢奋,语气中满是激动,“有这两样东西,別说南军的步兵阵,就是他们的城池,孤也有把握啃下来!”

姚广孝走上前,看著两门炮,缓缓道:“殿下,新炮虽强,却需儘快量產。只是量產前,需先算清两项关键——一是咱们需多少门炮才能满足战场需求,二是如何在朱允炆察觉前,把炮造出来、藏好。”

朱棣点头,目光转向张玉:“张將军,你常年领兵,你说说,这破阵銃与摧锋炮,咱们至少要造多少,才能在战场上占得先机?”

张玉沉吟片刻,指著“靖骑破阵銃”分析:“殿下,破阵銃轻便,可隨骑兵作战。咱们现有的燕军护卫约三万人,其中骑兵占一万五。依末將看,每五百骑兵配一门破阵銃,既能保证机动性,又能形成火力网!”

他快速的计算了一下,而后道:“一万五骑兵,至少需三十门破阵銃。另外,北平周边的卫所咱们还能爭取,若再收纳五千骑兵,就得再加十门,总计四十门,才能覆盖所有野战部队。”

徐牧倒是有些意外。

朱老四不是说八百就八百么?

记错了,不是朱老四是李二风?

不过,仔细想想,这俩货怎么可能要造反就带八百人?

八百,只怕是心腹中的心腹了。

张玉顿了顿,又看向“靖城摧锋炮”:“摧锋炮重,主要用於守北平、攻坚城。北平有九座城门,每座城门至少需两门摧锋炮驻守,防备南军攻城,这就是十八门;若咱们要南下攻德州、济南这类重镇,每座城至少需三门炮攻坚,预留十二门备用,总计三十门。这样算下来,破阵銃四十门,摧锋炮三十门,是最低限度的需求——少一门,战场上火力就弱一分。”

朱能补充道:“张將军说得在理。而且这炮的弹药也得跟上,破阵銃的霰弹、摧锋炮的开弹,都得按『每门炮配百发』来造,不然打不了几轮就断了补给。还有白火药,需专门建作坊炼製,绝不能让南京那边察觉。”

朱棣听完,眉头微微蹙起:“四十门破阵銃,三十门摧锋炮,再加海量弹药——要造这么多,需要多少工匠与铁料?又得多久才能完工?”

徐牧上前一步,递上一份早已备好的清单:“殿下,臣已算过。北平周边有三家大铁匠铺,都是太祖时期军器监工匠的后人,可召集工匠两百人,他们的忠诚不是问题!”

“铁料方面,臣已联络了山西的煤铁商,可秘密运来生铁五千斤、煤炭万斤,足够造炮与弹药。按这个规模,日夜赶工,破阵銃一月可造十门,四十门需四月!”

“摧锋炮工艺复杂,一月造五门,三十门需六月。不过若是能再爭取两个月时间,让工匠熟悉工艺,不仅能提高產量,还能减少炸膛的风险。”

顿了顿,他继续道:“起码六个月!”

“六个月……”朱棣沉吟著,目光转向姚广孝,“道衍,你觉得,咱们能拖到那时吗?”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道:“殿下,徐牧的情报还能再撑一阵。朱允炆正忙著削代王、岷王,暂时不会把重心放在北平;张昺、谢贵那边,咱们可让彭城伯再传些的假讯,麻痹他们。只要南京那边不提前动手,六个月的时间,足够咱们把炮造好、把兵练熟。”

“提前也不怕!”徐牧道:“咱们可以一边打,一边搞生產火炮,这几个月的时间,最主要的还是搜集材料!”

朱棣眼中闪过决绝,猛地一拍案:“好!就按这个计划来!徐牧,造炮之事全权交给你,需要什么,孤都给你调;张玉、朱能,你们负责护好铁匠铺与煤铁运输,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道衍,你继续帮孤筹划,如何拖延南京的时间。”

他走到两门新炮前,手抚过冰冷的炮身,语气坚定:“孤要让朱允炆知道,他削藩削的不是隱患,是孤的忍耐;他轻视的燕军,终將带著这两门大杀器,杀回南京,清君侧,安社稷!”

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朱棣就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