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专家?谁是专家?哪里来的专家!(1/2)
第92章 专家?谁是专家?哪里来的专家!
“真能制造出旋风吗?”
“这是好题材,拍出来肯定吸引人,科学节目就是要科学的效果!带点科幻感就更好了……”
“做准备,就拍这个!”
实验室外间,一群人站在一起讨论着。
谭延明和徐培军都非常惊讶,他们也同样是做研究,对张氏现象都是有了解的。
正因为有了解,才更加明白利用张氏现象制造出旋风,代表了多么重大的研究进展。
省科技厅的李建以及电视台栏目组的人,就都只是感到新奇了,只是觉得‘题材’很不错。
栏目组负责人沈导就不断说着,他们和省科技厅、江州大学合作拍摄科学栏目,不止是做宣传报道,但希望拍出的节目收视率高。
这一次的拍摄最大的亮点是张氏现象。
张氏现象是江州大学团队发现的全新物理现象。
在基础物理方向有这样的发现,都可以再入科学史,自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节目也能让大众了解一下张氏现象究竟是什么。
另一个亮点就是张明浩了。
二十三岁的天才博士生张明浩,身上带着‘东港大学清退’、‘张氏现象’、‘常温超导材料’等标签。
他的年纪还小、长得也不差,身上值得关注的点太多了。
“张氏现象、张明浩,再拍个实验制造旋风的镜头,三个亮点,节目肯定会有吸引人。”
“一会儿做实验的时候,要从多个方向拍摄,两台摄像机都用上……”
沈导和栏目组的人说着,再转过头注意到身侧的朱炳坤,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嫌弃。
这家伙经常往镜头前凑,还总是给拍摄做各种限制。
朱炳坤也正过来做提醒,“实验室整体不能拍,一个镜头都不能有,我们这里是要保密的。”
“实验设备不能拍,尤其是试验台位置,镜头要往上拉一点。”
“还有,材料绝对不能拍!”
朱炳坤还是非常谨慎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毕竟没有发布。
即便是发布了成果,也不会精细到每一个环节,只是说一下实验的大致流程,最重要的还是实验结论,怎么研究有什么具体的发现,等等。
他们的研究成果当然是可以公开的,但是技术上的问题,能保密还是需要保密的。
在等待实验开始期间,摄像机镜头也对准了张明浩,拍了一段他对张氏现象的简单介绍。
张明浩对着镜头说道,“这种现象非常神奇。”
“当电极加载特殊金属陶瓷材料的两侧,特殊金属陶瓷就会释放出一种神秘的场力。”
“它究竟是什么,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但可以确定,它能引起空气流动,也能让导体瞬时带电。”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希望利用这种现象增大空气流动性,这个方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比如,我们已经能知道明确能感受到的空气流动……”
在拍摄完毕以后,张明浩也没有等在外面,而是去实验间帮助薛坤一起准备实验。
等不多久,朱炳坤也走了进来。
他们一起商议了一下,觉得既然要拍摄旋风,就要让实验所呈现的现象更明显一些。
之前只能用勉强分辨出似乎是旋风,主要是实验室里太干净了,有旋风也根本看不出来。
三个人讨论一下,就在实验装置上方固定了个大纸板,上面则放置了一些带颜色的粉末。
一旦实验制造出空气流动,粉末就会跟着流动方向吹起来,形成旋风后就能直接看到。
实验准备了一个多小时,后面半个小时都在研究怎么把粉末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能让粉末污染实验室。
当一切准备,朱炳坤和张明浩一起走出实验室。
拍摄开始了。
所有人都隔着玻璃窗看向大纸板上方。
薛坤和朱炳坤一起控制实验开始,几乎在下一刻,纸板上的粉末就开始飘散,上方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旋风形状的风涡。
李建、沈导以及栏目组其他人,都不由得惊呼起来。
记者吴莉莉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随后略带激动的说道,“我们来看,这就是张氏现象,利用电磁材料让空气产生流动,进而形成了旋风!”
眼前的一幕太惊人了。
实验室制造出一个小旋风,其实也没什么,利用扇叶之类的设备也能制造出来。
下面都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和风扇、动力设备完全无关,看起来就非常惊人了。
小旋风持续了三分多钟,才渐渐地弱了下去。
谭延明一直盯着看,他惊讶的对张明浩道,“我一直觉得zxz是微小的空气波动,没想到啊,还能增强到这种地步。”
他也算是外行中的内行了。
张氏现象,也是zxz,最开始被称作是‘电磁干涉流动性’,后来国外发现了‘电磁转移’现象,就被称作为‘电磁转移现象’。
空气流动性,则被认为是电磁转移瞬间引起的震颤。
虽然理论并不完善,但毕竟流动性检测波动最高也只有50点,还远比不上吹一口气的强度。
现在明显不是这样。
“你们这个实验,等于是否定了电磁转移理论吧?”谭延明带着惊讶问道。
张明浩笑道,“我们最开始就不认为那个理论是正确的。”
“所以一直在研究增大流动性,也算是有了点成果。”
“有了‘点’成果?!”
谭延明说着直撇嘴,“这个成果公布出去,不比发现zxz现象差,足以引起学界震动了!”
栏目组的人不懂原理,只是觉得刚才的部分很有科幻感。
科学栏目就是需要这样的镜头。
沈导很满意。
李建也一直盯着小旋风,一直到上方再看不到粉末,他依旧感到很惊讶,也算明白为什么宋凯峰一力主导快速审批项目了。
这个研究能用电磁装置制造出旋风,看起来都会非常震撼,后续研发前景非常远大。
最重要的是,研究是出自东川省科研基金支持的项目。
这就是政绩啊!
……
栏目组的拍摄采访工作还没有结束。
后续是针对个人的拍摄和采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会拍上几个小段的视频,会插播在节目镜头中。
这个阶段,有些人就很积极了。
比如,陈帅。
他挺个大肚子不断往镜头前凑,摄影师也配合着拍了两个镜头,就赶紧招呼下一位了。
朱炳坤拍的镜头比他多,但也只是多拍了几张照片。
张明浩和薛坤是一起拍的。
在沈导和摄影师的安排下,两个人一拍就是半个多小时。
陈帅酸溜溜的嘀咕着,“他们是拍结婚照呢?”
“师徒照!”
朱炳坤的心情也有些酸酸的。
张明浩单独拍的镜头比较多,薛坤都是和张明浩一起拍。
等拍摄工作结束以后,薛坤仔细回忆了下,发现自己连一个单独的镜头都没有。
做老师的,为什么必须要和学生一起出现?
学生却能单独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