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靠运气?当然要靠运气,全都是运气!(1/2)
第85章 靠运气?当然要靠运气,全都是运气!
“关联存在!”
“镍在材料上的不均匀分布,才是一直没有想到的关键点!”
“原来是这样!”张明浩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在复刻东港大学实验的研究上,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下意识就觉得制备出的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质量越高,产生的‘电磁干扰流动性’效果也就越明显。
上一次发现空气流动性波动的研究过程中,他得到‘问题出在材料’上的结论。
他们去了非均质材料物理实验室,找到了韩旭明教授,让韩旭明帮忙制造了新的材料。
韩旭明制造的材料质量更高,他们依靠质量更好的材料,发现了明确的流动性波动信号。
这就让所有人有一种感觉,材料的质量越高,就更容易制造明确的电磁干扰流动性现象。
在常规的想法里,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制造出的金属陶瓷,当然也是混合的更充分,元素分布更均匀,实验效果就更好。
但是,质量好的材料,也只是让流动性波动更明确、更有规律,而不是制造出高流动性。
其中肯定包含了某些未知的物理因素。
在东港大学进行的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是普通制备完成的,可能触发了某种特殊的分布。
“是什么样的特殊分布呢?”张明浩深入的思考着。
他努力挖掘着记忆中的片段。
记忆中,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也许是他亲手制造的,也有可能是薛坤制造出来的。
薛坤带着他做实验,教了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质的制备方法,但他所做出来的材料质量肯定赶不上薛坤做的质量高。
换个角度来想,薛坤亲手制备的也不一定都有高品质。
每一个人进行手动操作的时间都可能出现失误,操作再熟练,制备材料也可能出现次品。
“现在已经能确定,肯定和镍在材料中的分布不均匀有关。”
“下一步可以从这个方向去进行实验……”
张明浩有些心潮澎湃。
他就一直希望能够复刻在东港大学的实验。
‘张氏现象’,也只是复刻实验的一半儿,他并没有在实验中制造出高流动性,复刻实验并没有完成。
现在终于找到了实验的关键因素。
他站了起来。
工作间里,其他三人都带着疑惑看了过来。
张明浩朝着陈兰君竖起大拇指,赞叹的说道,“兰君姐,你说的太对了!”
“站在文献的角度去想,去照镜子……”
“太好了!”
“谢谢!”
他满心诚恳的说了声谢,然后大步走出了实验间。
许超扭过头,愣愣的看着张明浩的身影消失,马上又转头指着自己问道,“他刚才是在讽刺我吗?”
“我翻译的确实不好,也不用再讽刺一下吧……”
廖书言不理解的耸了耸肩。
陈兰君自语般的说道,“他刚才叫我什么?兰君姐?”
“不行,我要喊回来!”
她说完迅速起身,追到门口大声喊了一句,“明浩哥——”
然后重新回到座位上。
廖书言和许超都像是看傻子一样看过去。
陈兰君潇洒的捋了下刘海,理所当然道,“一定要喊回来!”
“他是我的明浩哥,下次有什么问题我理所当然的要问他,有好处的事情,他还能带上我。”
“我变成了兰君姐,年纪都变大了,好处也没了!”
“呃——”
廖书言和许超对视一眼,整齐的朝着陈兰君竖起大拇指。
……
张明浩去大办公室没有找到薛坤,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薛坤去二楼开会了。
他又马上转到二楼。
薛坤说是开会,其实就是去了主任办公室,和朱炳坤、陈帅一起谈着项目申请的事务。
实验室要申请的项目就是张氏现象的后续研究,项目名称为‘张氏猜想的实验和机制研究’。
项目申请的事务很繁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邀请一名精通电磁学理论的研究员加入项目组。
他们要申请的是大项目,研究员的数量不够。
另外,实验机制的研究方向上,也确实需要一名精通电磁理论的专业人才加入。
实验室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邀请江州大学或者其他高校的教授加入到项目组中。
“可以是超导机制方向,也可以是量子物理方向……”
“最好是找年轻的,三十五到四十岁,年纪太大的不行。”
“一定要有能力,最好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我们提供实验方向。”
“如果特别请过来,能加入实验室也可以,我们实验室还能多容纳一名研究员。”
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存在的答辩了。
在项目申请资料提交上去以后,上级部门可能会直接批复,但也有可能会要求答辩。
项目答辩上就需要仔细思考研究方向了。
如果到了答辩的环节,就需要详细的说明研究的难点和关键的问题,让评审了解项目的潜力和研究方向。
这些是都要考虑的。
张明浩进了办公室以后,就坐在一边听着三人的讨论。
在说完了答辩的问题以后,三人组就一起看向了张明浩,“你有什么想法?”
“我是来说实验的。”
张明浩坐了过去,和三人组说起了刚才的想法。
朱炳坤听的有些惊讶,“你的意思是说,可能是我们造的材料太均匀,质量太高了,所以才无法制造出高流动性?”
“材料不是质量越高越好吗?”
薛坤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按照你的想法,要怎么做呢?”
“镍的分布不均匀,怎么样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分布?”
张明浩想了想,坦然道,“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但具体是怎么不均匀,我也不知道。”
“现在没有理论支持,实验没有做出来前,也很难探究其理论。”
他继续道,“刚才我回忆在东港大学的实验,所用的材料可能是我制备的,所以说,这可能是关键。”
“你是说,你造的材料质量差?”陈帅说着笑了出来。
其他三人都以莫名的眼神看过去。
朱炳坤直白的问道,“张明浩制备的材料质量比不上他老师,有什么可笑的吗?”
“呃——”
陈帅尴尬的闭上嘴。
他们又仔细思考起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如果追求的是镍分布均匀,朝着单一方向努力就可以了。
镍分布不均匀,努力都不知该怎么努力。
什么样的不均匀?
不均匀的可能性太多了,可能性都根本无法估量。
如果是故意做的不均匀,也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几个人一直在想,一直在想。
一项新物理的研究难点就在于此,即便确定了方向,其他人还都愿意相信,但怎么进行实验呢?
在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实验都是碰运气似的进行。
陈帅忽然开口道,“不用想了,靠运气做吧!”
“靠运气?”
朱炳坤听的哭笑不得,“做实验,靠运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