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确定了,常温近乎超导!这叫先见之明(2/2)
“去光所吧!”
谭延明了解情况以后,建议道,“你们的设备精细度不够。”
“去光所,用超高精度的设备,再设计个方案就可以了。”
……
几人带着材料一起去了光学研究所的设备间。
他们仔细研究,设计了一套极为精细的材料分割方案,又根据方案问了设备专家汪海涛。
汪海涛道,“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但是操作上要求非常精细,光靠邓工一个人可能不行。”
邓家山是工业研究所最好的工程师,是高精度设备操作的‘手艺’人。
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那只能再找一个。
谭延明干脆和机械学院沟通了一下,找来机械工程研究所的工程师张元启。
张元启同样也是‘手艺’人,非常擅长高精度的操作。
邓家山和张元启一起研究了方案,随后进行了工作分工,就开始对材料进行切割。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朱炳坤、张明浩等人在外面等着,一等就到了晚上,但没有一个人离开,连谭延明都等在外面。
他可不想错过‘见证奇迹’的时刻!
常温100%导电率,就等同于常温超导。
这是多么惊人的成果!
哪怕只制造出一小块常温超导材料,也会成为科研领域独一无二的瑰宝。
科研领域来说,0到1,也就是从无到有的研究是最难的。
现在制造出了一小块,就说明能够制造出第二块,伴随着工艺改进、技术改进后,总会有大批量制造的那一天。
这个研究成果,比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要珍贵。
九点半,设备室的门终于开了。
张元启从里面走出来,很随意的说了句,“就放桌上了,你们看看行不行。”
几人顿时进了房间。
邓家山正在做工作的收尾,他指着桌上玻璃托盘,说道,“就是那块,t字型的。”
玻璃托盘上放置一个小t字型的薄层材料。
几个人都过去仔细的看。
对比最初的手指大小,切割后的材料已经小了一倍以上,整体也就是个指甲盖大小。
朱炳坤视若珍宝般的捧起玻璃器皿,找了个塑料罩子盖在了上面,防止会发生磕碰。
他们带着材料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电阻率。
常温100%导电率,说明材料的电阻为零。
但实际上,不存在电阻为零的材料。
哪怕材料处在低温超导状态,电阻也只是理论上为零,一定是微乎其微的存在着。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有能够精密测定电阻的仪器。
当使用精密测定仪器对材料进行测定的时候,几个人都盯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值。
0.0001……
过了几秒钟,数值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朱炳坤忍不住激动地攥紧了拳头,满心兴奋道,“这下能确定了!”
“锡烯薄膜的理论是正确的,确实可以做到常温百分百导电!”
薛坤也跟着道,“显示的是最小值,也就代表电阻率小于0.001微欧,是常规导电金属的千分之一以下!”
“这一块材料近乎于实现了常温百分百导电!”
“我们真造出来了!”
谭延明走过来看了下数据,也不由得惊叹道,“电阻率还真是低,到最小值测不出来了吧?”
“了不得!”
他也跟着惊叹了好半天,冷静下来以后,说道,“材料还是要拿去做详细检测。”
“可以再切下一个小薄片,拿到省里的检测技术研究院,到时候,就可以出详细数据了。”
“还有,你们还能造出第二块吗?”
朱炳坤道,“这一块我们用了十几天,有足够的经费,再造一块也应该没问题,就看运气了。”
薛坤和方慧敏也一起点头。
谭延明又看向了张明浩,张明浩想了想,满脸惆怅,“如果大规模进行实验,造出来的概率就高,前提还是要有经费,我们实验室的经费都快花光了。”
“谭院长,您看看,这么大的成果,学校不支持一下?”
谭延明知道张明浩是在要经费,他看着都有些好笑,但还是道,“我可以保证,学校肯定是百分百支持,不仅仅是学校,我们可以联系省科技厅,甚至再上一级,都可以全力支持。”
他说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马上问道,“对了,我看你们造出的锡烯材料,和给验收组的不一样吧?”
“是不一样。”
薛坤道,“这不是项目里的,是张明浩自己研究的。”
“什么意思?”谭延明没听明白。
朱炳坤笑着解释道,“我们现在的锡烯制造技术,不是项目中做出来的,是张明浩的个人研究,技术是有成果归属的。”
“张明浩个人研究?”
谭延明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张明浩,你不还是个博士生吗?到时候,成果归属怎么算?”
张明浩点头道,“我和学校签了协议,成果技术归属已经划分好了。”
谭延明脑子里转了半天弯,才明白过来,“成果归成果、技术归技术,对吧?”
“也就是说,未来有技术转让收入,或者材料专利收入,就按照合同来分配。”
“成果,则还是正常申报,我这样理解,没问题吧?”
“对!”
其他人一起肯定的点头。
谭延明愣了一下,他发现几人在这个问题上莫名的团结,心里顿时有些怪异,他怀疑的问道,“和学校签的协议上,你们不会都有技术所属权吧?”
几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用问,也知道了。
谭延明哭笑不得的指着几人,说道,“一个个都是滑头。”
他又指着张明浩,“尤其是你,年纪最小、最滑头……”
张明浩顿时纠正道,“不是滑头,这叫有先见之明,否则不就有纠纷了。”
“好、好,是你对,真是有先见之明!”
谭延明好笑的摇了摇头。
他倒是很欣赏这种‘先见之明’,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技术,必定是能造出新材料,未来可能牵扯到利益纠纷。
提前有了协议,纠纷也就提前化解了。
再想想‘常温100%导电率’的多层锡烯薄膜材料,牵扯的利益可能就更大了。
首先是科研价值,大量的科研机构都会想研究这样的材料。
另外,也会具有不小的应用价值。
即便不能大批量制造导致材料成本高昂,只是少量制造,也可以用在高科技领域的关键元件上。
常温下近乎100%导电率,必定能大大提升关键元件的性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