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章 工业革新(1/2)

除了种子与技术,水利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洪武十五年,大明立国时间短,许多水利设施都是元朝时期留下来的,大多年久失修,遇到乾旱或洪涝,往往束手无策。

朱元璋下旨陈林,让其带著技术团队实地勘探研究,利用现代技术与物资,修復並新建一批水利设施。

首先是修復旧渠。

技术人员用工程车清理了应天府境內的几条主要灌溉渠,將渠內的淤泥与杂草彻底清除。

同时,用现代带来的水泥与钢筋,加固了渠壁,防止水渠坍塌。

在修復过程中,技术人员还教大明的工匠如何使用水泥。

比如水泥与沙子的配比、如何搅拌均匀、如何搭建钢筋骨架。

这些技术看似简单,却让大明工匠大开眼界。

其次是新建水库。

应天府属於江南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每过几年依旧会有乾旱降临。

所以必要的水库存水是必须的。

雨季存水,旱季放水,利用水库调控各个水汪的水量。

技术人员先生选址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

水库的设计採用了现代的重力坝结构,用水泥与石头砌筑,坝体坚固耐用,能储存大量雨水,用於乾旱时灌溉农田。

水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动用了工程车用於运输材料、平整土地,还组织了当地的农民参与劳动。

农民们虽然累,但看到水库一天天建成,想到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乾旱,都干劲十足。

关键是那些大型工程车辆的出现,著实惊为天人。

这就更让农民和周边百姓觉得,洪武皇帝受到上天眷顾,这些工程车辆都是老天爷派来协助人间建设发展的。

一时间,民间都在传颂朱元璋的功德,对朱元璋来说,这倒是个意外收穫。

一些宣传口的专家,借著这股风,脑洞大开。

觉得在古代这种还信奉鬼神的年代,適当引导百姓的宗教思想,也不是不可以。

虽然这么做有点开歷史倒车的嫌疑,但只要能激发民间积极性,些许弊端完全可以接受。

等大明全面进入工业革命,到时候百姓就会知道,这些工程车辆以及一些大型机械,只是科技的產物。

到时候再慢慢將思想扭转过来,完全来得及......

与此同时,水利设施的完善,让应天府的农业生產有了坚实保障。

当年春夏季,应天府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

幸运的是,由於水库里储备了充足的水源,而且灌溉渠道畅通无阻,农田並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农民们依然能够及时地给庄稼浇水,確保它们茁壮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