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挑唆刘备反董,袁神图冀州(求追订(1/2)
第151章 挑唆刘备反董,袁神图冀州(求追订求月票)
酸枣大营。
随着会盟的人越来越多,聚兵酸枣的军兵竟有十余万之众。
然而有如此威势,却无一人愿意引兵西进。
会盟诸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置酒高会,畅谈人生大志,抒发胸中抱负,骂奸贼聊女人。
名义上是聚兵讨伐刘备董卓的义举,实际上是太守国相州郡名士的商务聚会。
就连屯兵河内的袁绍、丁原、王匡、桥瑁也来到了酸枣,今日请张邈,明日请孔伷,口中谈的都是家国大事,暗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以盟军之势,本可由袁绍引河内之众兵临孟津,酸枣众将取取成皋、据敖仓、封堵轩辕、太谷,将险要之地全部占领,袁术则率南阳大军进军丹、析,攻入武关,震动三辅。
然后深沟高垒,不与刘备董卓交战,再多设疑兵,让天下都能看到盟军的优势,纷纷引兵加入,如此便可形成席卷之势。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除了袁术偷袭关中外,不论是酸枣众将还是袁绍及河内之众,都只顾饮酒作乐扩列交友。
与众人相比,袁术反而成了最实诚也最有胆气的英雄豪杰,都能称之为“虽败犹荣”了。
故而当袁术五万大军攻打关中反被刘备杀得割须弃袍的消息传入酸枣后,不论是袁绍、丁原、王匡、桥瑁还是张邈、袁遗、鲍信、孔伷,亦或者其他与会者,都惊呆了。
不仅仅是惊讶袁术兵败,还惊讶袁术竟然真的去打关中。
众人心头几乎都在惊诧袁术的脑回路:会盟举旗喊口号,做做样子就行了,你还真的去打啊!
“袁术小儿,坏我等大计,让他在鲁阳牵制黄琬,他却不听号令,竟妄想独自抢功去打关中。”
“他若胜了,还可助我等破虎牢关;可如今一败涂地,还被刘备杀得割须弃袍,袁氏的脸都让他丢尽了!”
盟军大帐中,袁绍拍案而起,怒气冲冲,仿佛袁术真坏了盟军大计似的。
而在心底。
袁绍开心得想要狂笑。
虽然会盟诸人日日置酒高会,但能参会的不是太守国相就是州郡名士,而一些身份地位低的就只能待在营中。
这也让营中有不少质疑之声,不理解为什么大军驻扎此地不肯进兵。
刚开始还能以“军国大事需要谨慎”为由诳骗,时间久了质疑声就越来越重。
恰好这时,袁术败了,还败得一塌糊涂,都上演割须弃袍的丑相了。
虽然袁术是盟军最敢打的一个,但袁术败了,败军之将是没有上桌资格的。
只要将脏水泼向袁术,那么盟军不肯进兵的理由就有了。
不是我们不想进兵,而是我们有周密的计划,而今这个计划被不听号令的袁术破坏了,我们全都被袁术害了!
袁绍这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帐内众人的呼应。
桥瑁也跟着拍案而起,看起来似乎气得目眦欲裂:“袁术当初就对我等立袁公为盟主而心生不满,如今又擅自攻打关中,坏盟主大计,我等先前的努力,都无用矣!”
紧接着孔伷也捻髯冷笑、语带讥讽:“到底是嫡出的袁公子,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连盟主的将令都敢当弃之不顾!如今他被刘备杀得割须弃袍,倒让我等背了畏战不前的骂名。”
袁遗佯装痛心疾首:“袁术莽撞出兵,让刘备董卓士气大增,彼等定会在虎牢关增兵固防,此时再进兵,岂非驱将士赴死?袁术莽夫,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随后转向袁绍:“盟主!非我等不肯死战,实是战机尽失啊。”
帐中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谩骂袁术,坐实袁术破坏盟军大计的罪名,就差将袁术谩骂成千古罪人了。
看着帐中众人群情激奋,袁绍更是得意。
袁术竖子,你也有今日啊!
今后还敢骂我是婢生子吗?
袁绍又佯装恼恨,厉声大呼:“蠢子袁术!毁我三路合围大计,更丧尽盟军锐气!如今——”
话音一顿,袁绍声调骤转悲怆:“兵无战心,粮秣将尽!若要强攻虎牢关,岂非要让我军十万儿郎枉送性命?!”
作为袁绍奔走之友的张邈,也趁机起身,振臂呼应:“盟主英明!我等应当速速传檄各郡:非吾等不忠,实袁术误国!为苍生计,当退兵以存实力,请盟主慎思!”
帐中众人也纷纷起身高呼附和:“为苍生计,当退兵以存实力,请盟主慎思!”
日日置酒高会,众人各怀鬼胎,该谈的都谈得差不多了,早就不想继续留在酸枣吹风受冻了。
正好袁术大败,给了众人一个合理的退兵理由,今后回到各自郡国,还可以继续打着讨伐刘备董卓的名义抢钱抢地盘。
见众人齐心,袁绍也佯装抹去了不存在的泪痕,然后让桥瑁执笔,将“畏敌避战”全数归咎袁术“贪功冒进致大局崩坏”,再让众人核对檄文,各自抄录一份带走。
等众人离开后,袁绍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快意,大笑高呼:“袁术竖子,何其愚也!”
当这盟主本就是捞名声,袁绍可没真想过要西进。
别看十余万人似乎很多,当初丁原王匡桥瑁带着万余人去打洛阳都被刘备八百骑兵击溃。
而今十余万人又互不统属,被各个击破是迟早的事。
若这十余万人败了,那刘备董卓的威望将名震天下,那不是袁绍愿意看到的。
故而,袁绍从会盟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攻打洛阳,而是假借会盟来宣告天下袁氏:袁隗袁基虽然死了,但我袁绍还在。
袁绍要的是袁氏四世三公百年积累,而非去向刘辩表忠心。
“恭喜主公,得偿所愿矣。”逢纪适时的恭维,又道:“等众人将檄文带回诸郡国,遍布天下的袁氏门生故吏,必会为主公错失战机而痛惜,也会为袁术贪功冒进而愤怒。”
袁绍心情更是愉悦,眉宇之间充斥鄙夷:“袁术一向自大,自以为有兵有将就可与刘备争胜;然而武夫最擅长的就是征战,而我等贵胄擅长的是权谋,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何其愚也!”
逢纪再次吹捧道:“主公英明。刘备虽然骁勇善战,但也不过一介勇夫。略施权谋,就可除之。我有一计,可助主公。”
袁绍哈哈大笑:“元图既有良策,可速速道来。”
逢纪嘴角微微勾起,语气笃定:“主公可派人散布流言,就言刘备大败袁术后,自恃功高,不愿再偏安雍州。”
“荆州刺史刘表、扬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盖勋、兖州刺史曹操、豫州牧黄琬,皆与刘备相善。”
“虎牢关坐镇的卢植乃是刘备恩师,名士蔡邕更将女儿送入了长安,左将军皇甫嵩亦是常驻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