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这都哪来的城巴佬?(2/2)
向来錙銖必较、抠抠搜搜过日子的大爷大妈们,回答竟然出奇地大方:
“没事,你儘管上,你上多少菜是你的本分,能吃到多少菜是我们的本事!”
“呵呵,谁说不是呢,快来吧,我准备好了!”
说话的人拿著筷子,五指开合,腕部转动,竟是提前开始热身了。
五个徒弟从这些慈祥和蔼的村民身上,嗅出了满满的火药味。
仔细一看,哪里是他们愿意16个人挤一张桌,分明是来吃席的客人太多,桌子不够坐了,不硬挤就没得吃了。
小孩那桌就更加夸张了,大人抱著小孩一起坐,数了数,一张桌子竟多达32张嘴,这还没算上后背背著的那个。
饶是心中畏惧,徒弟们还是硬著头皮上了。
只有给所有人上齐菜,他们才可以去后厨坐下来吃,所以必须赶紧速战速决!
一盘菜刚放下,十几双筷子便如箭矢般“嗖”一声朝靶子射来。
聪明的送菜工知道立即收手,反应慢一点的难免被流矢误伤,还要被嫌弃地骂:“噫!真碍事!害我没有夹到!”
五徒弟委委屈屈地摸著被戳成蜂窝的手,自己把自己哄好了。
不生气不生气,这里一桌十几人只能分一盘,而他们几个帮厨待会儿可以吃一盆。
很快大家就上菜上出了经验,学会了完美闪避大法。
一个个送菜工像在丛中的小蜜蜂一样忙碌穿梭,餐桌上的菜盘也像瓣一样一层层绽放,开满了一桌。
摆在中间“蕊”位置的必然是镇桌之宝、重要日子的常驻嘉宾——白切鸡,白切鸭,清蒸鱼和燉猪蹄,主打一个“鸡鸭鱼肉”样样齐全。
它们的重要程度就像节目里的主持人,虽然给不了宾客陌生的惊艷,但是它们不可以不出现。
品质不好的鸡鸭不敢挑战“白切”的做法,就像身材不好的人鲜少敢穿紧身衣一样,但凡有一丝缺陷,都能被人立即发觉。
主家用这种“天然去雕饰”的方法展示食物,就是为了表达对食材的信心,让大家吃得放心。
因为司空见惯,平时吃席这四道硬菜都是没几人动筷,全留著打包回家慢慢吃。
但是今天大家估计是饿狠了,馋疯了,“主持人”刚上台,“嘉宾”还没请出来,粉丝们就衝上去把“主持人”扛走了。
有人心急,没蘸蘸水就直接送进嘴里。
皮脆,肉紧,油薄,只是用了葱姜水和盐作为调料,就能处理得全无腥臊,简直上品!
再看剁鸡手法,乾脆利落,沿著纹理下刀,成块成型,摆盘整齐划一,简直上上品!
要是刚才记得蘸酱料,那绝对是极品!
在座的村民们平均下来都吃了几十年白切土鸡了,连他们都忍不住要夸,那绝对是最大的肯定。
他们都知道,想要有这种口感,不仅仅是鸡本身质量要好,最重要还是处理的手法要妙。
白切鸡看著平淡无奇,其实处理工序可不简单,不是丟进开水里煮就完事了。
需要三起,三落,加上两次冰水浸泡,时间精確到秒,这才能让鸡皮出现弹脆的口感,同时肉质鲜嫩,彻底断生。
本地人活了这么多年,至少也吃过一两次极品的白切鸡了,所以他们还是能整体保持淡定,欣赏大於惊喜。
但是对於黄四郎这一家“城巴佬”来说,这些白切鸡鸭著实是太超过了,吃下去连大脑褶皱都快被抚平了。
尤其是黄四郎他老婆,在这么紧张刺激的抢菜时刻,她还不忘给自己抢了一块鸡胸肉,保持健康饮食。
为了低盐低油,她没蘸酱汁,还把鸡皮扒了,只吃鸡肉。
嚼了一口,她嚇得直接吐了出来。
“这、这、这……这鸡肉是不是没熟?”
一旁的村里媳妇往她碗里扫了一眼,淡定道:“熟了啊,肉都是白的,哪能不熟,不熟是粉色的。”
黄四郎他老婆一副世界观受到衝击的样子,为了让人信她,就差没手舞足蹈地比划:
“不会啊,肯定没熟啊,熟的鸡胸肉怎么能这么嫩呢?它应该又糙又硬噎喉咙还刺嗓子啊!”
黄四郎闻言也吃了一口自己碗里的鸡肉,嚼了嚼,脸上立即露出担忧:
“这鸡肉,是不是味精放多了啊?怎么这么甜?这么鲜?”
还有一句“这得放了几包味精”的话没说出来,夫妻俩就收穫了全桌人同情和无语的目光。
这都哪来的城巴佬?吃冷冻肉把舌头吃坏了吧?嫩和生分不出来,鲜甜和味精也分不出来,大半辈子都是咋过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