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麻烦接踵而至(1/2)
“不是造反,是討公道。”张皓月走到门口,对著百姓们说,“大家放心,今天不仅要把賑灾粮拿回来,还要把周家隱瞒的田產查清楚,分给没地的乡亲。但咱们不抢、不烧,按《民约》来,让周老爷心服口服。”
百姓们爆发出欢呼,跟著张皓月的护卫打开粮仓,里面果然堆著两千多石粮,还有朝廷的賑灾粮袋子,上面印著“新大明常平仓”的字样。
周茂才瘫在太师椅上,看著百姓们扛著粮食走,嘴里喃喃著:“完了,都完了……”
“张皓月走到他面前,语气平静:“周老爷,不是你完了,是旧日子完了。”
“新大明里,地主和百姓一样,都要靠劳动吃饭,靠囤积居奇、压榨百姓,迟早会被大家拋弃。”
“你要是愿意把多余的地交出来,跟著大家一起种粮,百姓们还会认你这个邻居;”“要是还想著旧朝的规矩,那下次就不是百姓来討粮,是《民约》来处置你了。”
周茂才看著窗外百姓们扛著粮食的笑脸,眼里第一次露出了悔意。
他嘆了口气,从怀里掏出田契:“我……我把多余的三百亩地交出来,以后再也不囤粮了。”
解决完郑州的事,张皓月刚回到应天,木华黎就从边境回来了。
他身上带著伤,却满脸喜色:“元首!成了!咱们把被掳的百姓都救回来了,还跟兀良哈三卫的首领谈妥了,下个月在大同开互市,他们用牛羊换咱们的茶叶、布匹,还答应帮咱们盯著韃靼残部,要是他们再敢来犯,就跟咱们一起打!”
“好!”张皓月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次没跟他们硬打,做得比我想的还好。”
木华黎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是我想通了,您说的对,百姓不想再打仗了。
我去草原的时候,看见兀良哈的牧民连毡房都破了,孩子冻得哭,他们也不容易。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互市一开,大家都能过好日子,比打杀强。”
张皓月看著木华黎,这个曾经只懂骑射的蒙古將领,现在也懂了“民生”二字,心里满是欣慰。
他走到地图前,指著河南、山东的方向:“蝗灾还没彻底解决,咱们得趁雨季来之前,帮百姓补种蕎麦,蕎麦耐旱,两个月就能收,能补上一部分损失。”
“另外,学堂的事也得抓紧,河南那边的百姓说,孩子没书读,以后还是会被欺负,咱们得让每个村子都有学堂,让孩子能识字、能懂《民约》,知道自己是新大明的主人。”
可学堂的事,比灭蝗还难。
几天后,负责办学的儒生陈先生就来诉苦:
“元首,不少旧儒生反对咱们的学制,说咱们不教四书五经、不考科举,教的『算学』『农桑』都是『贱技』,还说『无科举则无人才』,有些家长都不让孩子来上学了。”
张皓月跟著陈先生去了应天城外的学堂,一间破旧的庙宇,里面摆著十几张木桌,孩子们却没几个,只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趴在窗外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