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朱元璋退了(1/2)
“赵康,组织人手深挖三尺,把所有虫卵都挖出来烧掉。”他转身对百姓们喊道,“大家別怕!这些虫子嚇不倒咱们!粮仓里的麦子足够吃,咱们再补种一季晚稻,损失的全能补回来!”
人群里响起一阵欢呼,刚才还惊慌的百姓们纷纷拿起工具,有的挖虫卵,有的撒石灰,连孩子们都提著小篮子,比赛谁捡的虫子多。
瘸腿铁匠带著几个徒弟赶来了,他们抬著新造的风车,往粮堆里吹风筛选:“元首,俺们连夜改了风车,能把混在麦粒里的虫卵全吹出来!”
张皓月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投向钟山的方向。
那里的晨雾中,隱约能看到一面“明”字大旗在飘动,朱元璋终於不再躲躲藏藏,开始公开叫板了。
三日后,钟山脚下突然竖起一座高台,上面绑著十几个衣衫襤褸的人。
朱元璋的亲卫在台下喊话,说这些都是“背叛太祖的逆臣”,其中竟有几个是前几日投降的建文旧臣。
“午时三刻处斩!”亲卫的声音传遍四野,“谁要是敢来劫法场,就是与太祖为敌,定叫他尸骨无存!”
百姓们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著。
那些被绑的人里,有个白髮老者是前户部尚书,曾力主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
“元首,不能眼睁睁看著他们被处死!”赵康急得直跺脚,“那老尚书帮咱们算过粮帐,是个好人啊!”
张皓月望著高台上的人影,手指在锈柴刀的刀柄上摩挲。
他知道这是朱元璋的圈套,只要他派兵去救,对方就会趁机杀出,说他“包庇逆臣”,败坏他在百姓心中的名声。
“去把民议会的代表请来。”张皓月突然说,“就说有要事相商。”
很快,十几个百姓代表就来了,有老农,有工匠,还有学堂的先生。
张皓月把情况一说,一个卖菜的大婶立刻喊道:“那老尚书帮俺们討过被剋扣的菜钱,俺们不能让他死!”
“可朱元璋就是想引咱们去救啊。”教书先生推了推眼镜,“咱们一动手,就中了他的计。”
张皓月笑了:“谁说要动手了?”
他转身对王二麻子说,“去把城里所有的喇叭都找来,越多越好。”
午时三刻快到了,高台上的刽子手已经举起了鬼头刀。
朱元璋的亲卫长得意地看著台下,等著张皓月自投罗网。
就在这时,应天城的方向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是吶喊,不是炮响,是无数个喇叭同时播放的声音。
“百姓们听著!”那是前户部尚书的声音,是张皓月让擅长口技之人提前学好的。
“朱元璋说我是逆臣,可我不过是替你们说了句公道话!他说要斩我,是怕你们知道他在钟山藏了百万石粮食,却看著你们挨饿!”
声音里详细说了朱元璋如何在钟山建秘密粮仓,如何让亲信假扮灾民,將粮食偷偷运往北方,准备捲土重来。
每说一句,就有百姓在喇叭旁作证,有的说见过运粮队,有的说被强征去修粮仓。
高台上的刽子手愣住了,台下的百姓们炸开了锅。
那些原本看热闹的人,此刻都红著眼往高台冲,嘴里喊著“放出老尚书”“打开粮仓”。
朱元璋的亲卫长慌了,下令射箭,可百姓太多,箭根本不够用。
混乱中,有人砍断了绑人的绳索,前户部尚书被百姓们护在中间,像英雄一样被抬著往应天城走。
钟山深处的帐篷里,朱元璋將手里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他没想到张皓月竟会用这种办法,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他的杀局,还反过来揭露了他的秘密粮仓。
“废物!一群废物!”朱元璋对著亲卫怒吼,“连个喇叭都防不住,还敢说自己是百战之师?”
徐达站在一旁,脸色苍白。
他知道,这次朱元璋是真的急了,秘密粮仓的位置暴露,意味著他最后的底牌被掀了。
“陛下,要不……咱们撤吧?”徐达小心翼翼地建议,“应天城里百姓归心,硬拼下去没有胜算。”
“撤?”朱元璋冷笑,“咱这辈子就没逃过!张皓月不是想让百姓当家作主吗?咱就让他看看,百姓到底有多可靠!”
他转身对亲卫说:“传我的命令,让北方的藩王起兵,就说张皓月弒君篡位,要他们进京勤王。再放出消息,说新大明要加征十倍赋税,准备打仗。”
徐达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是朱元璋的毒计,挑起藩王之乱,再散布谣言动摇民心,让张皓月腹背受敌。
应天城的民议会堂里,张皓月正和代表们商量补种晚稻的事,突然收到北方传来的急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