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心疼(2/2)
秦淮茹没戴手套,双手冻得通红,却依然笑得天真。
“我想早点见到你,就想在你归来时,第一个迎接你。”
“若非街上人多,且我与邻里尚不熟悉,我真想跑到胡同口去等你。”秦淮茹羞涩地说,纯真直白地吐露著爱意。
话未说完,她已脸颊泛红。
午餐已备妥,秦淮茹的手艺虽不及傻柱,却也颇为美味,或许得益於上乘的食材。
寻常人家烹飪,难得如此多肉多油。
餐后,李建设让秦淮茹收拾碗筷置於门外盆中,待何雨水上学前回来清洗。
隨后锁上门,计划与秦淮茹共度悠閒时光。
白日里,秦淮茹略显矜持,不愿配合,而李建设偏爱她这份青涩,终是说服了她。
两人在温馨中度过一日。
次日,婚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
李建设早早备好礼物,鸡鸭蛋自不可少,还添了果饼乾。
无专车,二人乘公交至秦家庄。
下车即见秦大山在路边等候。
“爸,天这么冷,您怎么在这儿等?”秦淮茹快步上前,心疼地埋怨。
秦大山憨笑道:“家里人多,待著挤,出来透透气,就走到了这儿。”
李建设提礼上前:“爸,咱们快回去吧,別冻坏了。”
秦大山对女婿满心欢喜,见李建设便笑容满面:“好,一起回去,你们也別著凉了。”说著接过礼物,“东西我来拿,你们別冻著手。
家里鸡鸭都有,常回来就好,不必带这么多。
城里买东西要票,留著自己享用。”
秦淮茹望向丈夫,笑靨如:
“爸,那是別人家,建设哥做採购员,买这些很方便。”
“还有喜事没告诉你们,建设哥结婚那天被轧钢厂提拔为採购股股长了。”
“他现在可是干部了。”
秦淮茹满脸自豪。
“真的吗?太好了。”
“走走走,赶紧回去告诉你妈,让她也高兴高兴。”
秦大山兴奋不已。
採购员已属难得,没想到李建设还升了官。
这事传出去,村里人定会羡慕不已。
三人顶著寒风,一路奔回家。
家中热闹非凡,秦家亲戚齐聚一堂。
李晓燕见秦大山归来,抱怨道:
“你去哪儿了?家里这么多人,也不来搭把手,我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秦大山憨笑道:
“去接孩子们了。”
秦淮茹隨秦大山进屋,喊道:
“妈,我和建设哥回来看你们了。”
李建设也跟著打招呼。
见到女儿女婿,李晓燕心情大好,笑道:
“好女婿,回来就好,外面冷,快进屋坐。”
说著,拉著李建设胳膊往屋里走。
秦淮茹和秦大山跟在后面。
进屋一看,屋里挤满了人,三间房被占得满满当当,厨房站著六七人,臥室也是人头攒动。
“这是你二姑,咱村的。”
“这是你四姑,嫁到林家庄了,今天特地来看你。”
“这两位是你三叔三婶儿……”
李晓燕拉著李建设介绍亲戚。
秦家庄是大村,秦淮茹家也是大家族,三男三女,共六个孩子。
秦大山作为家族长子,长辈离世后,他担起了家长之责。
李建设逐一与亲戚们问好,收穫满耳的讚美。
“建设,淮茹,刚回来,先上炕暖和会儿。”李晓燕吩咐著,又转头对炕上的京茹、凡凡、超超说,“你们下来,让给姐姐姐夫。”
李建设听到“京茹”二字,多留意了几眼。
炕上三个孩子,年龄五六岁至十一二岁不等,其中唯一的女孩,肌肤白皙如瓷,头上扎著朝天辫,红唇大眼,灵动活泼,宛如漫画中走出的少女,美丽、纯真。
秦京茹无疑是四合院中的顏值佼佼者,虽年幼,仅**岁,但李建设已预见到她未来的光彩。
三个孩子被带到另一间房,李建设与秦淮茹坐上炕。
亲戚们围坐四周,或站或坐,手持瓜子生,谈笑风生。
那个时代,电视、手机尚未普及,眾人无需低头沉浸於屏幕,氛围比后世家庭聚会更为温馨融洽。
“大哥,淮茹嫁进城,你家日子定是好过了,咱村六百多户,你家可是头一份?”二姑羡慕地说。
“也不算头一份,去年黑老六的女儿也嫁进城了。”李晓燕嘴上谦虚,心中却满是得意。
毕竟,黑老六的女儿怎能与秦淮茹相提並论。
儘管嫁进了城市,但对象却是个瘸腿的无业者,靠领取低保度日。
二姑深知这位黑老六的背景,满脸轻蔑地说:
“她家闺女嫁的那人,哪能与咱们建设相提並论?既无相貌也无工作,哪怕他女婿能在澡堂谋个修脚师的差使,我都算他有本事。”
三婶儿也在一旁应和:
“確实,城里人也有三六九等,咱建设那可是顶尖儿的。
若我家京茹能寻得建设这样的夫婿,我和她爹做梦都能乐醒。”
其他亲戚也纷纷点头赞同。
“没错,淮茹能嫁给建设,真是咱们老秦家积了大德。”
“轧钢厂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地方,待遇优渥得很。”
“建设身为採购员,以后咱们4队的粮食直接交给他,卖给轧钢厂,再也不用看粮所那些人的脸色。”
“粮所那些人,贪得无厌,就知道索取,一到掏钱时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
……
秦大山话锋一转,突然宣布了一个喜讯:
“刚才闺女和女婿回来时,还带了个好消息。”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
“什么好消息?”李晓燕好奇地问。
秦大山望著秦淮茹和李建设,傻笑道:“闺女告诉我,她和建设结婚那天,也就是前天,轧钢厂给建设升官了。”
“他现在可是採购股的股长,手下管著好几个採购员,是正儿八经的干部。”
秦大山这话一出,整个房间瞬间沸腾。
秦家人本就羡慕秦淮茹能嫁给李建设这样的好夫婿,以后衣食无忧。
没想到这羡慕还为时过早,李建设竟升官了。
虽说股长只是最低一级的官职,但终究也是干部。
而採购员,大多一辈子都晋升无望,最终只能转岗到其他工人岗位。
李建设今朝荣升採购股长,即便仕途至此止步,月薪亦近五十大洋。
且干部晋升之路,较工人提拔更为顺畅。
只要不犯大错,岁月积淀之下,晋升自是水到渠成。
“建设,你真行!月费之事处理得如此妥当。”
“我自小便看出淮茹这孩子福泽深厚,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建设啊,你四姑夫在林家村掌管一生產队,得空多去走走,若能顺手帮衬,替咱收些农產品回来。”
“往后家中麦子生,除却公粮,皆交予建设处置,总比粮所那帮人强。”
“那是自然,建设可是咱自家女婿。”
家人欢声笑语,望向李建设的目光愈发殷切。
於乡下人而言,粮所工作最为嚮往。
粮所之人下乡收粮,態度傲慢,若无好处,便诸多刁难。
可时下各村皆无货车,欲售粮食,唯有待粮所车至。
譬如昔日李建设所访之欧家夼,因未予粮所好处,上等粮食亦按劣等价收之。
你虽有气,却也无奈。
此乃垄断所致,卖与不卖,悉听尊便。
除却忍气吞声售予粮所,唯有待大厂採购下乡收购一途。
然而,大厂採购亦不愿下乡。
乘车需费银钱,乡路行走又劳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