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 章 求道阁(1/2)
渊泉山主之名,不容冒充。
曾有人妄图假借其名,结果天降紫雷,直接化作飞灰。
更何况,孔丘是从求道阁走出来的。
仅凭这一点,便无人敢质疑他的身份。
眾人纷纷仰头,等待他继续开口。
孔丘语气坚定,毫无保留。
“即日起,求道阁重新开放。”
“我將在其中讲学,传授阁中藏书与求道之法。”
此言一出,人群之中,无数贤者眼中泛起光芒。
稷下学宫重开!渊泉山主弟子亲授学问!
这是震动列国的大事,足以惊动天下贤才纷纷前来!
然而孔丘隨后所说的话,
却让在场无数贤者面色骤变。
“一个月后,我將开讲第一课。”
“诸国之內,无论出身如何,无论地位高低……皆可来听讲。”
“人人皆可入宫抄书,並將典籍传至诸国。”
话音刚落,台下人群顿时沸腾。
这无疑是直接挑战礼教传统。
稷下学宫前身“求道阁”是什么地方?
那是圣贤问道之所,至高无上的殿堂。
可孔丘说了什么?
无论贵贱,都可进入稷下听讲?
所有人都能抄录典籍,自由传播?
这简直是对礼法的极大僭越!
“求道阁乃圣贤之地,你虽为渊泉山主弟子,怎敢如此妄为!”
一人当即出声怒斥。
他並非鲁国人,而是来自他国的贤人。
对礼法依然心存敬畏。
孔丘听后,却未动怒,只是点头。
“你说得没错。”
“求道阁之名,本应为圣贤问道之地。”
他似有所思,低语著。
“如今,是时候换一个名字了。”
话音落下,
渊泉山中的许凌渊轻轻挥袖。
眾人只见那“求道阁”的匾额开始变化。
整座建筑也隨之焕然一新。
片刻之后,曾经佇立数十年的求道阁已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恢弘古朴的学宫。
匾额之上,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稷下学宫】!
——
此事很快传遍邦周诸国。
鲁国伯夏之孙『孔丘』拜入渊泉山主门下,周游列国归来后重开学宫。
原求道阁被山主神力重塑,更名为“稷下学宫”。
一月之后,诸国百姓皆可前往听课!
此事震动天下。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
即便是富庶商贾,
也难以接触经典书册。
那些珍贵典籍大多掌握在士大夫与神裔手中。
至於底层百姓、农夫们,
连书都难觅一本。
更別说阅读了——周公之礼,圣贤之言,怎能让“泥腿子”染指?
而如今,孔丘打破了这道界限。
无论身份高低,皆可入学听讲。
这无疑是撼动礼制根基之举。
可偏偏,百姓们无不欣喜。
至少,身为农夫的父母们,也敢盼著孩子识字明理了。
人人心中都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下一代能有出息,成为有地位的人。
他们自己或许没读过多少书,但总希望孩子能多读书,走更宽的路。
因此,
不难看到,各国百姓纷纷涌向鲁国。
如果只是这样,
倒也算平常。
毕竟各国离鲁国远近不一。
真正能去鲁国听课的,又能有几个?
更何况那些住在乡下的百姓,消息闭塞。
就算知道了稷下学宫的事,就算真有心想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