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天理何在(1/2)

“一代侠骨终未得善终,好在武学衣钵总算有了传人……”

“天哪,想不到丁典竟掌握了神照经,那可是传说中能让人死而復生的绝学!”

“可奇怪的是,既然他会这门功夫,为何不去救梅大侠?”

西门吹雪眉头微皱,走出包厢,语气冷峻地发问:“丁典既然习得神照经,为何不救梅念笙?”

苏尘扫了他一眼,又环视四周眾人探究的目光,轻轻一笑,“第一,神照经极为玄奥,那时丁典尚未真正参透;第二,他根本不知道这门功法竟能起死回生。”

眾人闻言纷纷点头,倒也合情合理——如此高深的武学,岂是轻易就能掌握的?

“难怪当初梅大侠没能直接把神照经传给丁典,最多只渡了些內力过去。

真正的精髓,还得靠自己领悟。”

“只是令人费解,梅大侠临终前为何不提一句此功可復活之事?若早说清楚,丁典完全可以保存遗体,等练成后再施救。”

“也许他是觉得这门功法太过艰深,难有成就;又或许,被三个亲传弟子背叛,心灰意冷,不愿再多言了。”

“话说回来,这次评点奸佞之徒,怎么没像以往那样直指其名?莫非是要我们自行判断?”

“我看也不必多猜,那三个背师忘义的徒弟,铁定就是罪魁祸首。”

面对种种议论,苏尘並未回应,只是继续讲述下去。

“话说梅念笙的连城剑谱被三名弟子夺走,彼此互不信任,便將秘籍锁进铁匣,铸了三把钥匙,每人执掌一把。”

“唯有三人齐至,方能开启铁匣,取出剑谱。”

“三兄弟中,老三戚长发最为狡黠。

他在铸钥之时,早已暗中多铸一副,悄然取走剑谱,却把三把钥匙尽数藏於二师兄言达平处,嫁祸於人。”

“当大师兄万震山与言达平互相猜忌、纠缠不清时,戚长发已携剑谱隱入偏远山村,潜心研习,试图破解其中宝藏之谜。”

“而万震山和言达平不久后察觉蹊蹺,怀疑剑谱已被戚长发私吞,四处寻访多年未果,只得一明一暗各行其道——一个在荆州广置田產,成了地方豪绅;另一个则暗中打探戚长发下落,伺机而动。”

“另一边,丁典继承了梅念笙所传功力,闭关苦修神照经与连城剑法,歷经三载寒暑,终至武道巔峰,躋身宗师之列。”

“於是他出山,誓要为恩师討还血债。”

“谁知一场菊盛会,一道倩影悄然闯入他的命运。

月华如练,霜色盈庭,那一眼,便註定了一生牵绊。”

“这位女子,正是荆州知府凌退思的女儿——凌霜华。”

苏尘话音落下,满堂寂静。

因他说书向来真实,再加幻灵阵映现景象,眾人仿佛置身当年荆州城中,亲眼目睹那些暗流涌动、人心诡譎的往事。

既鄙夷那三人背信弃义,又愤恨他们逍遥多年。

待听到丁典终於大功告成、即將復仇之际,眾人刚觉痛快,可一提到凌霜华出场,心头驀地一紧。

那女子出现得太巧,恰逢丁典踏上復仇之路的关键时刻。

人们心头不由浮起同一个念头:

莫非这一段情缘,將改写原本的结局?!

……

果然,不等眾人开口,苏尘接下来的话语便令全场震惊,继而怒火中烧。

“有些人朝夕相处二十年,换来的却是尔虞我诈;有些人萍水相逢一眼,却已註定三生姻缘。”

“毫无疑问,丁典在见到凌霜华的那一刻,心就丟了。”

“他忘了师仇,忘了使命,满心满眼,只剩那个温婉清丽的身影。”

“可她是官家千金,自己不过布衣平民,身份悬殊,让他只能默默守在墙外,远远凝望。”

“就这样,他看了她整整三年,从未靠近。

而凌霜华也早已注意到那个沉默佇立的男子,心中悄然生出几分好奇。”

“直到三年后一次春游遇险,丁典挺身相救,两人这才相识,情愫渐生,迅速坠入爱河。”

“他们的感情始终隱秘,不敢让凌退思知晓,生怕父亲瞧不起这个无名之辈。”

他们却未曾想到,丁典在暗中守护凌霜华的这三年,早被凌退思察觉。

更在这段时间里,对方悄然摸清了丁典的真实身份。

当凌退思得知丁典极可能是梅念笙的传人,並掌握著梁元帝宝藏的线索时,心中便已酝酿出一条狠辣的计谋。

就连凌霜华那次遇险,也是知府大人亲手设局,只为促成她与丁典相识。

两人刚刚萌生情意不久,便在一次“巧合”之下,被凌退思“无意”撞破。

儘管二人惶恐不安,谁知凌退思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对丁典另眼相看,竟当场提出將女儿许配於他,婚事迅速敲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