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面临灭门之祸(2/2)

王重阳的顾虑,许多武林人士都能感同身受。

这部功法等级太高,乃是通往陆地神仙的修炼之法。

当年一经现世,便引得江湖大乱,死伤无数。

王重阳在世时,自然无人敢妄动真经。

可若他身故之后呢?

全真教必將成为眾人覬覦的目標,甚至可能面临灭门之祸。

一旦《九阴真经》再次流落江湖,那场血雨腥风恐怕又要重演。

事实也正如王重阳所料,他刚刚入土那天,欧阳锋就找上门来了。

许多武林中人纷纷破口大骂,说欧阳锋脸面都不要了。

堂堂五绝之一,竟然趁人刚死便来抢经,简直毫无道义可言。

令人痛快的是,王重阳棋高一著。

他不但假死设伏,还练成了《一阳指》,当场重创欧阳锋!

听到后面,眾人又是感慨万千。

谁也没料到,《九阴真经》最后竟落在了东邪黄药师的桃岛上。

但听完黄药师的经歷,谁也不会生出羡慕之意。

可以说,他这一生,几乎被这部经书彻底毁了。

若能重来一次,眾人相信他寧可从未见过这部经书。

大厅之中,议论纷纷——

“我没听错吧?当年王重阳只是假死?这招太高了,简直是神来之笔。”

“王重阳真是深谋远虑,若非他早有准备,欧阳锋怕是早就称霸武林了。”

“欧阳锋真是愧对五绝之名,竟做出这种趁人之危的事,亏我以前还敬他是位高人。”

“想不到《九阴真经》现在竟藏在桃岛,难怪全真教中一直没人修习此功。”

“有人觉得王重阳太固执,要是我,早就把经书传下去了,全真教实力肯定更强。”

“但我反倒觉得王重阳是对的,这般神功,多少人眼红,一旦他不在了,恐怕就是灭门大祸。”

“不错,《易筋经》之所以无人敢覬覦,是因为少林高人眾多,换一个门派试试看?”

三楼北侧的第二个包间。

怜星皱眉道:“这《九阴真经》可是与《无敌宝鑑》齐名的绝学,王重阳居然没有传给全真教的后人,实在令人意外。”

“王重阳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持道家传承的正统,另一方面,也是为全真教的长远考虑。”邀月冷静分析道。

“即使传下《九阴真经》,也只是能保全真教一两代的强盛。”

“但只要中间一代后继无人,这部功法就可能引来欧阳锋这类邪道高手的覬覦。”

“相较之下,不传反而更能確保全真教的长久安稳。”

邀月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怜星点头回应:“姐姐说得有理。

可惜王重阳算到了欧阳锋,却没料到黄药师。”

“你等著看吧,《九阴真经》一旦传出在桃岛的消息,黄药师也难得清静。”

“这就是地仙级功法的魅力所在。”

邀月淡淡地补充了一句。

“苏先生,那《九阴真经》的下卷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厅里,一位江湖豪客忍不住大声发问。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眾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白玉台上的苏尘,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

黄裳原本只是个毫无江湖背景的朝廷文官,却能参悟出如此多的绝世武学,这件事一直令人匪夷所思。

白玉台上,苏尘轻啜一口茶,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这《九阴真经》的下卷,其实还牵扯著一段尘封往事。”

“黄裳踏入陆地神仙之境时,正值大宋境內明教横行,其势力如日中天,隱隱有统御江湖之势。”

“因明教行事残暴,民间怨声载道,朝廷遂决意出兵清剿。”

“而统军出征的將领,正是时年七十二岁的黄裳。”

“彼时明教教主名为方腊,野心勃勃,早已不满足於江湖霸主之位,竟有图谋天下的念头。”

“面对朝廷围剿,方腊不但毫不退缩,反而亲率高手大败朝廷军队。”

“眼见將士们一个个惨死在明教高手手下,黄裳终是按捺不住,亲自出手,与明教眾雄展开血战。”

“但他以三教之法证道陆地神仙,虽有极高境界,实战却远不如以武夫之道证道的同阶强者。”

“那一战,他虽斩杀数位法王、散人级高手,却也身负重伤,只能撤军。”

“明教因此对方腊之恨更甚,暗中派人潜入黄家,將黄氏上下百余口尽数屠尽。”

“黄裳原本无意习武,只因这滔天仇恨,转而投身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