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招偷梁换柱(2/2)

“那声音一响,立即將厉工惊出一身冷汗,他竟未察觉有人近身至如此距离。”

“但当他衝出门外时,那萧声却又诡异地消失,四下再无任何气息。”

“若只是如此,还不算真正可怕。”

“更诡异的是,当厉工回到房中后,突然发现,他练功所穿的白袍背后,竟被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那一行行蝇头小字旁,还配有各种动作图解,仿佛是在演练某种攻法。”

“厉工从头一字一字地看下去,越看越是心惊,额头冷汗直冒。”

“因为那些文字,正是他方才修炼的《天魔手七十二式》每一式的破解之道。”

“而这门武学,他那夜才练了一次。”

“这表示,那个神秘人从头至尾就站在他的身后。”

“他每练一式,那人便在须臾之间想到应对之策,並配以图文,鐫刻在他背后所披的白袍之上。”

“甚至在白袍的最下端,那人还留下了一行字:『今破阴癸派天魔手七十二式於此,特为君贺』。”

“虽然这句话满是讥讽之意,但厉工却並未生出半分怒意,只觉满心惶恐。”

“因为这代表著,就在刚才那片刻之间,那位神秘人至少有一百次机会取他性命。”

“这等玄妙至极的武道境界,彻底震撼了厉工,自此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也正因那一夜,厉工魔心崩裂,由地仙境跌落至天人境。”

“而他对那位绝世宗师的忌惮,远不止於此。”

“为防那位大宗师有朝一日再次现身,厉工便带著阴癸派的精锐,悄然退出了大宋武林。”

“这也是后来大宋阴癸派为何极易被围剿覆灭的原因。”

“真正强大的阴癸派骨干,早已隨厉工一同转战至大明武林。”

“那位在大明武林声名远播的黑榜高手赤尊信,便是厉工日后收的关门弟子。”

“而阴癸派则化身为天命教,在大明武林悄然扎根、广开分支。”

“如今的天命教教主单玉如,正是血手厉工的师妹符瑶红的嫡系传人。”

“这五十载潜修苦练,厉工也再度重返地仙之境。”

“故而综合而论,暂將其列为无上真魔榜第二十位。”

……

紫金楼大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下意识地屏息凝气,皆被带入那股凝重的气氛中。

其中不少人更是瞪大了双眼,心头一阵阵发寒。

越是武学造诣深厚之人,越明白绝顶高手灵觉之敏锐。

更別说是一位地仙境的强者。

而那萧音的主人,竟能悄然无息地靠近至厉工身后这般距离,足以证明其修为已远胜於厉工。

像厉工这样的梟雄,突然间遇到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其震撼与恐惧自然远胜常人三分。

但隨著讲述继续,眾人亦如厉工一般,额上冷汗涔涔而下。

骇人!

骇人至极!

眾江湖侠士只觉自己仿佛在听一段恐怖传说。

若说先前他们尚觉,厉工这位魔道巨擘,仅因一位素未谋面之人便嚇得修为大跌,未免太过荒诞。

而如今,他们已完全理解厉工当时的处境,甚至开始对他生出几分怜悯。

试想,当你正全神贯注地修炼一门武技,身法辗转腾挪,忽左忽右,却始终有一人,如影隨形地站在你身后。

並且,你所苦修的武技,每一招每一式,皆被那人当场一一拆解,再一笔一划刻於你身披的衣袍之上。

只怕任谁经歷此事,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夜里噩梦连连,难以安寧。

更何况对厉工这种自视极高、认为天下无敌的大魔头而言。

与此同时,苏尘接下来的分析也解开了眾人另一个心头的疑团。

那就是大宋阴癸派为何会突然消失无踪。

眾人原本还纳闷,既然厉工没死,那阴癸派为何会被大宋江湖轻易剷除。

原来厉工早已带领阴癸派主力逃往大明江湖,留在大宋的只是一个空架子。

更甚者,即便逃到了大明,厉工也不敢暴露真实身份,而是借天命教之名,玩了一招偷梁换柱。

由此可见,那位无上大宗师在厉工心中造成的震慑有多么深重。

一时间,厅中眾人议论纷纷:

“太可怕了!大宋江湖竟然还有如此恐怖的无上大宗师,简直是嚇破胆!”

“没想到大宋江湖藏龙臥虎,不仅有三位剑仙,还藏著一位这般厉害的绝世高手。”

“我收回之前的话,厉工不是胆小,是那位无上大宗师实在太过可怕。”

“厉工可是陆地神仙级別的强者,竟然有人能一直藏在他背后而不被察觉,这人的修为究竟有多高?”

“我敢断言,这位无上大宗师必定踏入了第七境,而且是武夫的第七境,否则绝不可能拥有如此手段。”

“我觉得即便是普通的第七境强者,也未必能做到这一步,毕竟厉工本身的实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