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醍醐灌顶(1/2)

赵为民淡淡一笑:“有些歷史,会被选择性地遗忘。我们回到组织与kmt的渊源。1921年,我们组织诞生,这是开天闢地的大事件。

而此时的孙先生,正因陈炯明叛变而避居上海,革命事业陷入最低谷。他苦心经营的粤军瓦解,原本对他抱有期望的英美列强也冷眼旁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gcgj和我们刚刚成立的组织,向孙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

赵为民的话语將楚云飞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关键的年代:“孙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他善於审时度势。他看到了毛熊十月革命的成功,看到了我们组织这股新生力量的朝气与活力。

於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xx、xx、扶xxx。这便是著名的新三x主义的核心。”

“1924年,在国际组织和我们组织的积极帮助下,贵方的第一次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標誌著两个组织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赵为民的语气带著一丝追忆的庄重,

“楚旅长,你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相信,但歷史事实是:这次大会的宣言和党章,是在我们组织成员的直接参与和帮助下起草的;大会的许多组织工作,也是由组织上人协助完成的。”

“这並非虚言。”赵为民看著楚云飞眼中闪过的疑虑,具体举例道,“例如,大会通过的《kmt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注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鲜明內容,这背后就有我们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的贡献。

再者,大会確立了包括组织成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kmt,並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决议。李大先生,我们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当时就是你们高层的执行委员。”

楚云飞深吸了一口气,这些细节,確实衝击了他以往的认知。他所在的系统,向来强调kmt的正统和纯粹,对这段合作歷史多是语焉不详或刻意淡化组织的作用。

“第一次合作后,”赵为民继续敘述,语调中带著一种歷史的厚重感,“大夏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是在我们组织的全力推动和参与下,才有了黄埔军校的创建。

周崛起同志曾任黄埔军校xx部主任,老聂等我们组织的许多重要干部,都在黄埔任职或学习,为贵方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楚旅长,你也是黄埔出身,当知此言不虚。”

楚云飞默然点头。军校確实有大量组织的教官和学生,这是不爭的事实,也是后来“清x”的重要原因。

“同样,正是在我们组织的深入组织和发动下,”赵为民的声音提高了些许,“才有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才有了省港大罢工的胜利,才有了北伐战爭中,尤其是两湖战场,组织成员和共青团员衝锋在前、浴血奋战的壮烈景象!

老叶独立团,几乎全团都是组织成员和进步青年,战功赫赫,被誉为『铁军』!这些,难道不是我们组织对国民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吗?”

赵为民的目光锐利起来,直视楚云飞:“楚旅长,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组织的加入,没有我方带来的组织方法、群眾工作经验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当时的kmt,能否在短时间內焕发如此巨大的战斗力?能否取得北伐的节节胜利?”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楚云飞无法回答。他熟读军史,自然知道北伐初期,这个组织的人发挥了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些敢打敢拼、纪律严明的部队,往往都有这个组织的深厚影响。

“孙先生的联共政策,是基於革命的需要,是为了拯救积贫积弱的大夏。”赵为民总结道,语气沉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北伐胜利在望,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当帝国主义和国內大地主大资產阶级感受到威胁,伸出橄欖枝时,

有些人却忘记了孙先生的遗训,背叛了革命,举起了屠刀,发动了『清x』,对曾经的盟友、对工农群眾举起了血腥的屠刀!这才导致了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导致了十年內战,导致了今日外敌入侵时,我国力如此衰弱的局面!”

赵为民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楚云飞的心上。他並非对那段歷史一无所知,但从未有人如此系统、如此直白地从这个角度向他剖析过。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衝击。

“楚旅长,”赵为民的语气缓和下来,但更加语重心长,“我今日与你谈这些,並非要翻旧帐,更不是要指责谁。我只是想说明几点:

第一,我们组织从诞生之初,就是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组织,我们与孙先生的革命目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