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总攻(12)(1/2)
就在八路军第1师主力围歼日军第109师团並顺势攻占太谷、祁县,第2师完成大纵深穿插占领交城、清徐的同时,在祁县至榆次之间的核心战场上,另一场更加残酷的粘滯与消耗战,正在激烈地进行著。
日军关东军第三、第九、第二十四师团主力,这五万多號称“皇军之”的精锐,此刻正深陷泥潭,进退维谷。
战斗已经脱离了他们熟悉的模式。白天,他们如同被钉死在阵地上。
八路军386旅的阵地,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满尖刺的刺蝟。每当日军试图集结兵力,进行战术调整或准备小规模反击时,天空中就会传来令人心悸的引擎轰鸣声。
吕黎平指挥的p-51野马战斗机群,如同幽灵般如约而至。它们分成数个小编队,轮番在战场上空巡航。
一旦发现日军集结的跡象,无论是步兵纵队、炮兵阵地还是后勤车队,立刻就会俯衝而下,用机炮进行致命的扫射,或者投下炸弹。
12.7mm机枪子弹能够轻易撕裂日军的卡车、帐篷和血肉之躯,炸弹则能將整片的营地化为火海。
日军並非没有防空武器,但他们的高射机枪和少量高射炮,对於在高空高速机动的野马来说,威胁极其有限,反而会暴露自身位置,招致更猛烈的打击。
更让日军绝望的是八路军的炮兵。
李云龙的新一团、丁伟的新二团、孔捷的独立团,都得到了旅属乃至师属炮兵的加强。
54式加农炮、107火箭炮、82迫击炮,构成了远近结合、层次分明的火力网。
日军任何暴露的炮兵阵地,都会在短时间內遭到毁灭性的反击。其炮火精度和反应速度,让日军的炮兵联队长们感到胆寒。
白天,日军几乎丧失了战场机动能力,只能蜷缩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到了夜晚,日军指挥官们原本指望利用夜色掩护,进行部队调整、后勤补给或组织撤退。
然而,八路军的夜战能力,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首先是地面部队无休止的袭扰。小股八路军精锐分队,像影子一样渗透到日军阵地间隙,冷枪冷炮、偷袭哨所、破坏交通线、埋设地雷,搞得日军风声鹤唳,夜不能寐。
但更让日军感到恐惧和不可思议的是——八路军的飞机,竟然在夜晚也能出动!
这並不是p-51这样的高性能战斗机(以当时的技术,夜间精確对地攻击难度极大),而是几架经过简单改装、用於夜间骚扰的轻型飞机或教练机。
它们飞得很低,速度也不快,但它们的引擎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
这些飞机时而投下照明弹,將日军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为八路军的地面炮火指示目標;时而丟下几颗小炸弹,製造混乱和恐慌;更多的是进行心理威慑,让日军士兵根本无法安心休息。
“八嘎!支那军的飞机……连晚上都不放过我们吗?”一个日军士兵躲在战壕里,听著头顶盘旋的引擎声,绝望地哀嚎。
这种全天候、立体的打击和威慑,极大地摧残了日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士兵们疲惫不堪,军官们焦头烂额。
然而,最致命的打击,来自於通讯。
八路军的无线电干扰设备持续不断地工作著,日军各师团、旅团、甚至联队之间的无线电联繫变得时断时续,或者充满了杂音,根本无法有效传达命令。
师团长们想要了解友邻部队的情况,想要协调行动,变得异常困难。他们仿佛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式——通讯兵骑马或徒步传递信息。
但这又谈何容易?战场地域广阔,八路军的小股部队和冷枪手无处不在,派出去的通讯兵往往一去不回。
第三师团指挥部。
山胁正隆中將双眼赤红,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部队被死死黏住,伤亡惨重,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
他迫切地想知道侧翼第九师团和第二十四师团的情况,更想知道南面的第109师团和那个旅团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八路军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攻击他的侧后?
“第八批通讯兵派出去了吗?有回音没有?”山胁烦躁地问参谋长。
参谋长摇摇头,脸色灰暗:“师团长阁下,已经派出去八批了,至今……无一返回。恐怕……凶多吉少。”
“八嘎牙路!”山胁一拳砸在桌子上,“第九师团和二十四师团是干什么吃的?他们难道就眼睁睁看著我们被围攻吗?”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带著一个满身尘土、腿上还带著伤的军官踉蹌著冲了进来。
“报告师团长!第九师团……第九师团的通讯兵!他……他冒死衝过来了!”
山胁精神一振,立刻看向那名伤兵:“你是第九师团的?吉住良辅师团长那边情况如何?”
伤兵喘著粗气,艰难地报告:“报告中將阁下!我……我是第九师团通讯中队的小队长……奉吉住师团长之命,前来联络。
我师团情况……极其糟糕!伤亡巨大,补给困难,八路军攻击猛烈,我军……我军也被死死缠住,难以脱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