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炸锅了(2/2)
这条微博下的评论画风突变:
“你兔爹这是在告诉洋鬼子:赶紧买新能源,別想用原材料卡脖子,你兔爹家里矿多的是!”
“哈哈哈哈,西方那些鋰矿巨头现在脸都绿了吧?”
“建议下次直接公布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鋰球,气死他们!”
与此同时,海外媒体的报导也开始影响国內舆论。
bbc的一篇题为《大夏新能源野心威胁全球汽车產业格局》的文章被翻译转载,文中忧心忡忡地写道:
“如果大夏真的在2035年淘汰燃油车,那么欧罗巴和北美的传统车企將面临灭顶之灾。”
这条新闻下的高赞评论是:
“bbc终於说了句实话,不过他们漏了一点——不仅是车企,整个石油美元体系都要颤抖!”
某博上,一位认证为某车企工程师的博主髮长文分析:“很多人只看到5000亿这个数字,却没看到背后的產业逻辑。
实际上,这笔钱將撬动至少5万亿的社会投资。以充电桩为例,政府投资建设主干网络,民营资本就会跟进布局社区、商场等场景,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最后写道:“这才是特色制度市场经济的高明之处——政府引导,市场发力,既不是完全放任,也不是大包大揽。”
夜深了,但网络上的討论热度丝毫未减,在某大学的校园论坛里,一个题为《新能源计划与我们的未来》的帖子引发了大学生们的热烈討论。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太清楚这个计划的意义了。”楼主写道,“去年秋招时,新能源车企开的工资比传统车企高30%,而且招聘数量是后者的三倍。这不是什么宏大敘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
跟帖中,不少应届生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歷:
“拿了两个offer,一个是德系燃油车,一个是国產新能源,果断选了后者。”
“我们导师的课题组刚接了个国家项目,经费直接翻倍,师兄师姐都被预定完了。”
“坐標某985机械专业,今年秋招新能源企业来的数量比去年多了50%。”
而在另一个角落里,某投资交流群里,消息正以每分钟上百条的速度刷新:
“明天新能源板块肯定涨停!”
“已经全仓押注鋰电池概念股了!”
“听说某龙头车企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这波要起飞!”
群主发了一条长消息:“冷静分析,这次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上游材料和中游设备企业。特別是鋰电设备,未来五年需求会爆发式增长。”
有人立刻回覆:“已经调研过了,某设备厂商的订单排到明年年底了,正在扩建厂房。”
......
与此同时,在某跨国车企的亚太区总部,一场紧急会议已经持续了整夜。
会议室里烟雾繚绕,投影仪上显示的正是大夏新能源计划的详细內容。
“我们必须调整战略了。”亚太区总裁揉著太阳穴说,“总部那些老顽固如果再坚持燃油车路线,我们就等著被市场淘汰吧。”
他的副手小声提醒:“但是转型需要巨额投资,董事会能批准吗?”
“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总裁猛地拍桌,“立刻准备两份报告,一份分析大夏计划的威胁,一份提出我们的应对方案。
记住,重点强调——要么现在咬牙投资,要么逐渐退出市场!”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个普通家庭里,一位父亲正在早餐桌上对儿子说:“大学就报新能源汽车专业吧,未来二十年这都是朝阳產业。”
儿子咬了口包子,含糊不清地问:“那我的赛车梦怎么办?”
父亲笑了:“傻小子,新能源车加速更快!听说最新款百公里加速只要2.3秒,比你喜欢的那些燃油超跑还快!”
儿子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