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野心勃勃(1/2)
眼下正在全力推进的电池项目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在唐昭亲自出手,帮他们避开几个关键错误方向之后,整个进度快得惊人。
除非是某些实在绕不开的核心专利或技术壁垒,唐昭才会考虑別的途径——
比如,直接收购持有相关专利的公司。
他之前收购睿科药源,就有这方面的考量。
一来,是为了打造自主可控的药业供应链,不必再看上游厂商的脸色;
二来,则是它手上確实握有几项价值不俗的专利,值得唐昭將它纳入麾下,长远布局。
只可惜,在晶片这一块,唐昭搜寻许久,仍没找到合適的收购对象。
技术实力强的晶片公司早被各路资本和行业巨头牢牢握在手中。
晶片行业利润极高,就算唐昭资金再雄厚,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短期內想完整吃下一家成熟企业,可能性几乎为零。
更麻烦的是,国际上层层的技术封锁和中资审查。
即便他出得起价,跨国收购也阻力重重、变数极大。
他不得不转变策略,开始关注一些规模较小、但具备一定技术潜力的晶片公司。
这类公司不要求规模多大,但必须拥有核心的技术积累。
最关键的是人——研发团队的实力必须过硬。
唐昭很清楚,就算他能拿到別家的技术资料,如果自家团队水平不够,消化不了、转化不成,那和没有並无区別。
更何况,这些“拿来”的技术要想真正投入使用,还必须经过彻底的“洗白”和重构,包装成完全自主的研发成果。
没有足够研发实力的团队,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好在,他有八卦系统帮忙筛选人才。
虽然不能立刻找到完全合適的,但效率远比他盲目撒网高得多。
系统获取信息的深度和速度,与他接触相关事物、人物、资料的频率和层次直接相关。
如果能亲眼见到核心设备或技术资料,相关信息几乎可以瞬间拉满。
【这个晶片团队的实际研发能力,不到他们宣传资料的一半,水分极大,纯属包装出来的。】
看著系统毫不留情的锐评,唐昭面无表情地翻过了这一份团队介绍。
他已经连续看了好几个,系统评价都不高,全是些“纸老虎”——学歷、奖项、比赛成绩看著漂亮,实际研发能力严重脱节。
唐昭倒也不急。
技术突破本就不是他一个人的担子,他更看重的是这背后的巨大商业利益。如果投入大量资源最后却被卡脖子,他绝不会死磕。
现在出手,无非是看到了其中绝佳的暴利机会,想趁机大赚一笔。
若能做成,他就能在国內建立起一条完整的產业链,吃下这个万亿级別的庞大市场。
同时,若能藉此助力国家打破技术垄断,那他拿走应得的那份回报,也毫不心虚。
他做这一切的核心动力始终是赚钱。至於什么“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之类的漂亮话?
他嗤之以鼻——谁信谁天真。这世上根本没有纯粹利他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