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京城农具厂2(1/2)

有困难找领导,阎解成马上给领导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匯报了一下,领导觉得这种办法还是可行的,就答应试试看。

没想到,惊喜比预想的要快得多。不到一个小时,领导电话打过来了,说是闹了个乌龙,人家那个兵工厂不叫京城第一农具厂,而是叫做京城第三农具厂。

我就说嘛,人家军工企业的领导也不会隨便就抢注一些非军工厂名字,这不就把第一第二给让出来了嘛。

既然能用,那就不客气了,阎解成让人把所有的农具全部喷上了京城第一农具厂的字样,纯中文,一个外文也没有!

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不看!就是这么屌!

三千农具上全部喷好,灰底红色,也不太丑。

外交部已经送出去五百多套农具了,凡是来访问的友好国家,每家送五十套农具。

中国嘛,农业大国,有先进的农具很正常,分享给友好邻邦也是常理之中的嘛。

虽然暂时还没有订单,但阎解成却趁机把製作工艺给弄了出来,所有的產品全部拆成零件,最后组装。正式生產的时候,还是一人加工一个零件,自己的研究中心再次换了牌子:京城第一农具厂。

看的於莉捂嘴偷笑。这牌子也换的太勤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牌子?

这边工艺刚刚完成,老毛子来订单了。

一看就是財大气粗的样子,割草机来三万台,抽水机来三万台,轮铡机来两万台。

至於价格,经过双方谈判,最后以割草机和抽水机全部按照六百美元一台,轮铡机二百五十美元一台算。总价格达到了四千多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幣又是一个亿左右。

也不知道他要这些东西干什么用,但既然要了咱就生產。反正不用担心他不付款——从债务里扣唄。

而老毛子也不含糊:反正咱也不付款——从债务里扣唄!

虽然价格有些虚高,但他们根本不在乎,反正不用拿钱。现在从中国拿回来什么都是赚的。倒手再卖到欧洲去,说不定还能再赚一笔。

刚刚掛牌的京城第一农具厂立即开工,轧钢厂本来稍有鬆懈下来的订单马上拧紧了发条,取消休假,全力出击,为国创匯,人人有责!

零件哗啦啦的流下了流水线,然后在农具厂车间变成成品,再装箱封存。

由於这些农具零件简单,因此安装速度极快,一天就可以生產一千具轮铡,五百台割草机,三百台抽水机。

照此生產速度,不用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轧钢厂这边生產红红火火,工人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为了让大家有劲干活,阎解成又贡献出了一千斤猪大油和肠油,傻柱命人全部炼成猪大油,做饭时候多放油,於是饭菜更香了。

工人们肚子里有了油水,干起活来自然不疼力气,现在的轧钢厂,想再找个瘦的摇摇晃晃,走路都要摔倒的人直接就不可能了。

全力生產了两个月,老毛子的订单终於要完成了,就在大家以为可以休息一下的时候,外交部传来了好消息:

上次送出去的那些机器终於引起了那个友好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从中国进口,因为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业效率!捎带著三蹦子也火了一把,因为他们走的时候也捎走了几辆三蹦子——纯农业生產的那种。

经过初步统计,轮铡订单十万余套,抽水机十万余套,割草机也是十万余套!这加起来就是三十多万套,由於价格是隨著老毛子走的,因此总价格达到了近四亿半美元,换算成人民幣那就是10个多亿!

农具厂火了,需要招收工人,而轧钢厂也再次扩大招工——阎解成从轧钢厂里又抽调了一千人到了农具厂。

首先得到消息的是四合院里的人。

第一个就是四合院里的人都是轧钢厂的,有点风吹草动的,马上就知道了,第二个当然就是阎解成在了,两相结合,稍加认证,確定。

於是四合院里的適龄青年纷纷报名,而且只要一说是九五號院的,马上录取,都不带多问的,谁让这是阎解成的邻居呢。甚至九十四號院,九十六號院也受到了照顾。

新工人进厂先培训,这是每个工人都必须经歷的过程,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军训,但现在显然是顾不上了,原来的培训是一个月,现在缩短到一星期,一星期之后,马上分配到各位熟练工人手下打杂,顺便学点技术,万一考过了一级就是正式工了,一年之后考不过一级的,统统辞退,再重新招人。

这是阎解成给立的规矩,以前是只要你没考过一级,那就永远是临时工,甚至有的人干了数年的临时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