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笔收入(1/2)

迅速把那个小小的窝头吞下肚,粥两口喝完,咸菜直接丟嘴里,上下牙一阵嚼,也不知道早餐还是午餐结束,反正下一次吃完饭就得赶紧睡觉,否则会饿的睡不著的,一日三餐,餐后不食,老阎家的规矩。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街道,找到王主任一问,工作可以安排,但需要排队,在自己前面还有一百多个。而且自己不是转业军人,没有学歷,没有军功,没有理由插队。

无奈原路返回,刚刚吃的那点窝头早已经消化完毕,现在肚子里一点食都没有,阎解成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希望可以弄点吃的。

失望是註定的,倒是有一家卖吃食的,可是自己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更不用说还得用粮票肉票之类的,还是远远的避开吧,万一闻到香味岂不是更饿?

回到家里,老阎去上班了,家里就母亲在缝一件补丁摞补丁的袷衣,天渐渐的冷了,秋天快要结束,马上就要入冬。

要不去弄条鱼回来?最起码也比窝头强吧,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

阎解成看了一眼自己父亲放在门口的钓鱼杆,自己用竹子做的,上面的线也是普通的绵线,鱼鉤是用缝衣针自己弯的。

这种配置大鱼是钓不上来的,小鱼自己不想去钓,肉少刺多不好吃。墙角有两根两米来长,比大拇指粗一点的笔直竹竿,阎解成想了想,拿起砍刀把一根竹竿的一头十字交叉砍了两刀,然后在里面夹上两块竹棒,用线绳绑了一下,再把四个尖削尖,一个简单的鱼叉就做成了。

母亲在旁边看阎解成把撑蚊帐的竹杆做成了怪模怪样的工具,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摇了摇头,继续自己的补丁大业。

阎解成提著简易鱼叉一路步行到了后海。

后海边上並没有多少人,主要是吃不饱饭,谁也没有閒心出来逛,倒是水边有几个人在钓鱼。看到阎解成提著一根头上开叉的竹竿走过,多数人略过一眼就再也没有人看他。倒是有个老头看了他手里的工具与他搭上了话。

“小伙子,你这是那里学的捕鱼法子?咱这里可不好叉鱼。”这倒是个识货的,知道这是鱼叉。

“没事,试试唄,万一叉著了呢?”阎解成也不恼,对老人咱得有礼貌。

“嗯,小伙子有志气,今天你要是叉到了鱼,我买下来如何?”老头一边整理著自己的鱼鉤一边说道,“咱可说好了,小於半斤的鱼我可以不要啊。”

从老头身上穿的衣服可以看出来,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老工人退休,衣服虽然比较旧,但很乾净,有补丁,但补丁补的非常平整,最关键的是那气质,绝对不是普通的退休老头所具备的——在不远处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那里,不时的看一眼老头,一看就是老头的秘书或者警卫之类的。

可能是老头看到阎解成身体瘦弱,面有菜色,有心帮助一下。说实话,这年头鱼並不怎么受穷人欢迎。主要是这东西需要大油水来烹製,否则腥味特別重,根本无法下咽。可是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油?因此捕鱼为生的人並不多,那怕是只要是水,哪怕是一条小水沟里都会有许多的鱼,甚至大鱼。

阎解成沿著湖边一边走一边打量著湖边的淤泥。

夏天的时候这附近应该是有荷的,不过现在荷早就开完了,就连莲蓬也不知道被谁给采走了,只是偶而会有一两片破烂的荷叶留在水底,象一块块的破抹布。

一串小小的脚印出现在面前。阎解成用鱼叉在淤泥里慢慢的试探著。

“小伙子,照你这样叉鱼,叉到明天也叉不到吧!”老头看到阎解成的样子,在身后不远处哈哈大笑著说道,“下手要快!准!狠!看到鱼就赶紧下手!你这慢腾腾的,有鱼也被你嚇跑嘍。”

硬是石头软是沙,不软不硬就是它。

就在老头说话的功夫,阎解成发现了目標。

竹製鱼叉下面传来了一阵不软不硬的感觉。

凭著自己以前捞鱼摸虾的经验,阎解成感觉下面的傢伙应该不小。

他甩下鞋子,捲起裤腿下到淤泥里,把手顺著竹竿往下摸去,一只大甲鱼被提了上来,足足两三斤的样子。

“好大的甲鱼!”阎解成还没有从水里出来,老头一声惊呼,扔下自己的鱼杆跑了过来。

“行啊,小伙子,有两下子!”老头高兴的说道,“这甲鱼卖给我成不?我给两块钱。”那老头说道。

一听两块钱,阎解成嘴一撇,想当年,两块钱掉地上我都不带弯腰去拾的。

不对!阎解成突然想到现在不是自己的那个年代了,两块钱已经不少了。

“不行的话就三块钱。”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老头又加了一块。

“行,三块钱给您老了。”阎解成没想到自己说慢了一小会就又得了一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