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世民的担忧:玄武门之变会再现吗?(2/2)
“陛下,敢问一句,发明瘦金体的那位民间少年,与宿国公今日举荐的李逸,是同一人吗?”
房玄龄见李世民一直没提此事,便忍不住好奇问道。
“不是。”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回道。
这必然不能承认啊,一旦承认,回头程知节在李逸面前说漏了嘴怎么办?
而且以李世民对程知节的了解,这种概率还不小。
所以,他得让群臣知道,他结识的十五岁民间少年,与程知节口中的李逸,不是同一人。
至於未来真相曝光了怎么办?
嗯,不怎么办,他是皇帝,他说了算。
隨后,李世民与群臣又商议了一些国事之后,朝会宣告结束。
而李世民给卫国公李靖的密旨,也在朝会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八百里加急传了出去。
在这道旨意之中,李世民要求李靖暂缓撤军,並仔细调查吐蕃的情况。
……
时间转瞬即逝。
转眼间,就是数日过去。
在这段时间內,李逸与程家合作的珍珠生意初步走上了正轨。
製工坊已经建好,相应的人手,也全部配齐。
李逸把珍珠的製造过程,分解为了几个模块,採取流水化生產模式。
其中,最后那个核心步骤,李逸只教给了程家挑选出来的忠诚度最高的那些人。
有了大量的人手投入之后,珍珠的製造效率也变得极高。
很快,便生產出了大量的珍珠。
这些珍珠,除开给宝盛肆的那部分之外,其余都由李逸与程家合作开的肆售卖。
而珍珠一正式上市,便迅速引爆了整座长安城。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无论是顏值卖相,还是口感,珍珠放在如今的大唐,都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全面碾压,自然不愁卖。
唯一能制约珍珠销量的,就是製工坊的產能了。
对此,李逸与程家商议后,果断扩大了製工坊的规模。
在销售不愁的情况下,更多的珍珠被生產出来,就代表著赚到了更多的钱。
李逸与程家,都充分体会到了日进斗金的快感。
有了利益上的关联,李逸与程家的关係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与此同时。
在这段时间,长孙皇后经常去李逸家中探望李逸,两人也是越来越熟悉。
倒是李世民,这段时间因为国事繁忙,从未出现在李逸面前。
对此,李逸也询问了长孙皇后。
而长孙皇后给出的解释是李世民有事暂时离开长安了。
……
同一时间。
吐谷浑。
大唐大军驻地。
唐军主帅、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收到了从长安来的密旨。
看完密旨之后,李靖的眼中浮现出意外之色。
他以为会等来朝廷同意撤军的旨意,没想到却等来了让他暂缓撤军,调查吐蕃的旨意。
思索片刻,他令人叫来了李道宗与侯君集,这两位是他的副手。
在两人到来之后,李靖將手中的密旨递给了过去。
“两位,看看长安传来的旨意吧。”
两人传阅看完之后,同样感到很意外。
“对此事,你们怎么看?”
李靖开口问两人道。
李道宗回道:
“陛下有旨意,我等照做就是,安排人去查探清楚吐蕃的情况,然后回报给长安,让陛下做决定。”
“哪用这么麻烦,依我之见,直接攻灭了吐蕃便是。大总管,我愿领军前去!”
侯君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並且主动请缨。
他正愁没有单独领军灭国的功劳。
既然朝廷如此重视吐蕃,那他要是率军將吐蕃攻灭,岂不是大功一件?
闻言,李道宗摇头道:
“吐蕃与我大唐此时並无爭端,贸然出兵,师出无名,不是大国所为。”
“陛下的密旨中不是说了吗,吐蕃正在暗中蚕食吐谷浑的西部地区,我军可派人去查证,一旦坐实吐蕃有这样的行为,那便是对我大唐的挑衅,我军也就师出有名了!”
侯君集沉声说道。
接著,他站起身来,来到行军地图的前方,伸出手指画了一个圈,把吐蕃与吐谷浑圈在了一起。
“请看,一旦让吐蕃占据吐谷浑,我大唐自安西至河西至四川,整个西北、半个西南地区將完全和吐蕃接壤,到时候就是我朝的巨大威胁。”
“所以,我赞同陛下密旨中所言,吐蕃未来极有可能是我大唐的巨大威胁!”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趁其尚未崛起之时,一举將其攻灭,也算是为我大唐提前消灭了威胁。”
“並且,我们还可以让吐谷浑派兵一起去攻打吐蕃,让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消耗。”
李道宗看著行军地图,沉吟片刻,觉得侯君集所言,確实不无道理。
如果能提前解决吐蕃这个未来的大敌,的確是好事。
如此一来,日后大唐就可以专心应对西突厥与高句丽了,不用担心西北地区出现问题。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可陛下密旨中还说了,吐蕃所在的地方,存在所谓的『高原反应』,我军无法在那样的环境下与吐蕃交战,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李道宗开口问道。
侯君集浑不在意地回道:
“陛下密旨中的说法是,有人说存在高原反应,並不一定真的存在。”
“吐谷浑与吐蕃相邻,要说吐蕃有高原反应,那吐谷浑应该也有才对,但我並无任何感觉。”
“所以,我觉得所谓高原反应一事,多半是以讹传讹罢了。”
“再说,我大唐將士英勇无敌,就算不能发挥百分百的战斗力,也足以击溃吐蕃!”
他这个人一向骄横自大,並没有將吐蕃放在眼里。
只能说,他对高原反应的恐怖之处,一无所知。
等侯君集这番话说完之后,李靖最终做出了决定。
先查清楚吐蕃是不是暗中在吞併吐谷浑西部区域,至於说要不要出兵攻打吐蕃,等查明了再说。
……
大唐。
长安。
李逸看著自己面前的摇椅,喜笑顏开。
终於有舒服的椅子坐了。
他迫不及待的坐了上去,开始体会久违的快感。
便在此时。
许久未出现的李世民,带著长孙皇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