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好烈的酒!程咬金父子为蒸馏酒疯狂!(2/2)
程处默双眼一亮,对李逸酿造的酒充满了期待。
他记得,李逸当初在拿出珍珠的时候,也是说远胜其它。
而事实证明,確实是如此。
因而,程处默不怀疑李逸的话。
另一边,程处亮与程处弼两人则是心中有点怀疑。
在他们的想像中,酿酒大师最少也得是三、四十岁的人。
而李逸的年龄还没有他们大,就能酿造出天下最好的酒,他们是不相信的。
便在此时。
有人把李逸送给程知节的两坛酒送了过来。
程知节打开一坛酒,给自己倒了满满一碗。
李逸一见,顿觉不妙。
大唐人喜好喝酒,像程知节这样的军中猛將,更是喜好豪饮。
但问题是,这是四十多度的蒸馏酒啊,可不是程知节习惯的低度酒。
“宿国公,我酿的这酒,有点烈,小口喝。”
见程知节已经端起了酒碗,李逸赶紧开口提醒了一句。
闻言,程知节哈哈一笑:
“哈哈,李小郎君放心,我的酒量很好,再烈的酒,我都喝过!”
说完,他浑不在意把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眨眼功夫。
程知节的脖颈剎那间躥红,仿佛喘不过气来。
紧接著。
他的整个脸庞也迅速变得通红。
程知节齜牙咧嘴,眉头紧皱,脸皮紧绷,从口中到腹中,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看著程知节如此模样,程处默等人诧异无比,不知发生了何事。
几人正要开口询问之时,就听见刚缓过劲的程知节长吐一口气,爆喝道:
“噫吁嚱(在唐朝,这句话相当於现代的臥槽),好烈的酒!好霸道的酒!”
“这酒,比最烈的三勒浆还要带劲!”
“论味道,比郢州春还要好喝!”
听到程知节的这番话,李逸哑然失笑。
程知节提到的这两种酒,三勒浆是西域那边传过来的。
其酒精度数能达到12度左右,比大唐超不过10度的发酵酒確实要烈一点。
不过与李逸这40多度的蒸馏酒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至於郢州春,是唐朝国宴用酒,是当之无愧的唐朝第一名酒。
从皇宫中皇家酒坊的名字叫作“郢酒坊”,就可以看出郢州春的地位。
但其口感再好,超不过10度的酒精度摆在那里,也没法与40多度的蒸馏酒相比。
“李小郎君,你的话,確实一点没错,你酿的这酒,的確是远胜其它的酒!”
程知节又开口讚嘆了一句。
大唐男子多好酒,听到程知节这一番夸讚,程处默等人哪里还忍得住。
“阿耶,把这酒给我们也喝点吧。”
程处默等人看著程知节手边的那一坛酒,开口请求道。
程知节有点捨不得。
他这辈子就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酒,喝了李逸酿造的这酒,他觉得其它的酒都跟水一样,喝著没劲。
而如此好喝的酒,程知节觉得酿造起来肯定极为不容易,他也不好意思让李逸日后再送他几坛。
所以,他手中这两坛酒,喝一点少一点,得省著点喝才行。
但是吧,看著眼巴巴等著酒喝的程处默等人,程知节又说不出拒绝的话,毕竟是自己亲儿子。
想了想,程知节拿到三人的碗,给三人倒了一小碗。
“这酒太烈了,你们少喝点,免得喝醉。”
听到程知节说的这话,程处默等三人无语至极。
他们三人的酒量,一点不比程知节差,程知节能喝满满一碗,他们怎么就不能?
“捨不得就捨不得吧,还找这么个藉口干啥。”
程处默等人在心中默默吐槽道。
不过,这酒是李逸送给他们阿耶的,只给他们一小碗,他们也没办法。
端起酒碗,三人將碗中酒一口饮下。
“嘶!確实烈!好霸道的酒!”
一口酒下肚,三人惊嘆出声。
他们感觉自己的喉咙跟肚子,像刀割一样,火辣辣的痛。
但是在通过之后,他们莫名觉得又有些舒服。
他们敢发誓,这辈子从来没喝过这么带劲的酒。
“阿耶,再来一碗唄!”
三人將自己的酒碗伸到程知节的面前,开口请求道。
程知节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不行不行,这酒我得留著日后慢慢喝,咱们今天还是喝三勒浆吧。”
“三勒浆不好喝,一点酒味没有,淡得跟水似的,喝起来太没劲!”
程处默嚷嚷道。
此时,他早已忘记三勒浆曾经是他的最爱了。
“就是就是!我们不喝三勒浆,就要喝李兄弟酿的酒!”
程处亮与程处弼也跟著喊道。
见状,李逸开口说道:
“宿国公要是喜欢喝我酿的酒,回头我再给宿国公送几坛更烈更好喝的。”
“今日这两坛,就给程大哥他们喝了吧。”
有了李逸这话,程知节就不再捨不得了。
父子四人你一碗我一碗的大喝特喝,看得李逸头皮发麻。
这四人都是第一次喝酒精度数相对极高的蒸馏酒,只怕很快就要喝醉了。
果不其然,没多会功夫,四人就晕乎乎的了。
但他们的心情却是极为愉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喝酒喝得如此之爽的。
“李……李……李小郎君,你酿的这酒……嗝……要是管够,我就把瑶儿许配给你!”
程知节大著舌头,迷迷糊糊地说道。
“对,你要是日后一直能让我们喝上这酒,我们就同意你当我们的妹夫!”
程处默等人也说著酒话。
李逸一听,整个人都麻了,这是醉到神志不清了啊。
於是他赶紧喊来程府的下人照顾程知节等人,然后告辞离去。
……
第二日。
程知节参加朝会的时候,还觉得有些懵。
“李逸这小子酿的酒,也太带劲了!”
处於摸鱼状態的程知节在心中想道。
时间一点点过去,突然,程知节听到李世民的一番话,精神瞬间一振。
“诸位卿家,卫国公传来捷报,大唐大军彻底击败吐谷浑,吐谷浑新君愿意向大唐称臣。”
“因此,卫国公打算班师回朝,不知道各位卿家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