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出手相助!第一桶金的来源!(1/2)
“向朕进言的人,是朕在长安城中结识的一个十五岁民间少年。”
三月之期还未到,李世民不能说出李逸的皇子身份,故而用民间少年代之。
而他的这句话落在房玄龄与魏徵的耳中,顿时让两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些完善大唐科举制度的举措,竟然是一个十五岁的民间少年想出来的?
他们两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不是对大唐现在的科举制度有深刻认知,以及自身具备超凡的眼光见识,是绝对提不出这些完善大唐科举制度的好办法的。
怎么想,这都不是一个十五岁的民间少年能够做到的事!
但问题是,这个事实已经发生了。
君无戏言,他们绝不敢怀疑自家陛下在说谎。
说是一个十五岁的民间少年提出来的,就一定是这样。
故而,他们才会极度震惊!
这样的一个少年,真是惊才绝艷!
略一思索,房玄龄开口说道:
“陛下,这少年,真是天纵奇才啊!”
“如果能好好培养一番,未来必定是国之栋樑!”
“今年科举因提前查出舞弊一事,將会推迟考试,且公荐尚未取消,臣愿举荐其入朝为官!”
话音落下,魏徵马上说道:
“陛下,臣愿与房相共同举荐。”
此时,他们两人也顾不得考虑公不公平的问题了,因为这样的人才太难得了!
看著颇为激动的房、魏两人,李世民心中暗笑一声。
他觉得,他要是把李逸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告诉两人,这两人必然会更加激动,更加震惊,更加认可李逸的惊世才华。
不过,此事他暂时不会说,而是会等到实际验证没问题之后,才会在合適的时间,將这一宝术公之於眾。
“他暂时不愿意入朝为官,此事以后再议。”
“还是继续说取消公荐与释褐试的事。”
李世民把话题转回到了科举制度上,开口问房玄龄道:
“房卿家,你现在赞同取消公荐吗?”
“回稟陛下,臣赞同。”
房玄龄很乾脆地点头回道,没有试图再阻止此事。
对於房玄龄的这个態度,李世民心中颇为满意。
接著,三人又围绕殿试是否要淘汰省试中举者这个问题进行了商议。
最终还是李世民说服了房玄龄与魏徵,只要能通过省试,就能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等於是李世民今日提出的科举改革措施,被两人全盘接受。
不过,房玄龄与魏徵建议,时间仓促,本年的科考近在眼前,稳妥起见,科考制度先维持不变,等下一年再推行新制度。
对此,李世民表示认可。
三人商议完毕之后,房玄龄与魏徵告退离去。
接下来,就是他们两人在政事堂召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核心官员议事。
达成一致后,中书省就会擬出初稿,上报给李世民。
只要李世民同意,改革科举制度的旨意,就会正式对外公布。
看著房玄龄与魏徵离去的背影,李世民眼中浮现出满意之色。
今日的结果,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一方面,李逸提出的这些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有理有据,於国有利,外人很难找到正大光明的反对理由。
另一方面,也与房玄龄与魏徵这两人有关。
魏徵虽然出身巨鹿魏氏,祖上曾为北齐名门望族,不过在连续的改朝换代后,魏氏家族早已沦落成为了寒门。
並且,魏徵这个人,性情直爽,一心为国,只要是他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就不会反对。
至於房玄龄,虽然出身山东士族,但李世民知道,房玄龄大体上来说,还是忠心为国识大局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改革科举制度,让科举变得更公平公正,对山东士族是有利的。
在现如今的朝堂上,关陇门阀与山东士族是两股最重要的势力。
而相对而言,关陇门阀在大唐立国过程中有著更大的功劳,故而在朝堂上有著更高的地位,压著山东士族。
对此,山东士族很不满意。
在山东士族眼中,关陇门阀没文化、没底蕴,只是因为乱世军功才得以崛起,完全无法与他们相提並论。
所以,山东士族一直是看不上关陇门阀的,自然很不乐意在朝堂上被关陇门阀骑在头上,一直想要在朝堂上谋求更大发展。
对於这两股势力之间的衝突矛盾,李世民心中一清二楚。
他也一直在利用山东士族在朝堂上制衡关陇门阀。
就像这一次的科举制度改革,李世民篤定房玄龄一定不会强力反对,因为他知道这对山东士族是一个机会。
山东士族属於文化世家,普遍重视教育,家学底蕴十分深厚。
按照李逸昨日的说法,公平考试,这些家族的子弟,也极大概率强过其他人,包括关陇门阀的子弟。
因此,科举扩招,让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对山东士族来说,是利大於弊的。
当然,李世民来说,他是不会让山东士族通过科举在朝廷上快速膨胀的。
不论是关陇门阀,还是山东士族,都是能够威胁皇权的势力,都要被打压才行。
扶持寒门,才是李世民的真正目的。
而从李逸那里获得的活字印刷术,就是他手中用来对付门阀世家的大杀器。
在房玄龄与魏徵走后没多久,袁天罡奉旨入宫,来到了李世民面前。
“袁卿家,今日朕召你前来,是有一事询问。”
李世民把昨日李逸的变化,以及长孙皇后的要求告诉了袁天罡。
袁天罡听完之后,沉吟片刻,开口回道:
“陛下,二皇子的变化,確实有可能是面相命格变化所致。”
“如果陛下允许,下一次陛下前去探望二皇子的时候,臣想跟著去,看看二皇子如今的面相。”
“好,明日未时,你在朱雀门等朕,与朕同去。”
李世民对袁天罡说道。
……
与此同时。
李逸来到了长安东市。
“这就是长安cbd吗?”
走在东市大街上,李逸饶有兴致地观察著各种店铺。
东市与西市,是长安的两大商业区。
而李逸之所以选择前来东市,一方面是因为他居住的长兴坊,距离东市更近。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东市靠近皇城,主要服务对象是达官贵人,商铺比较注重商品品质。
按照李逸的理解,那就是卖奢侈品的高档商业中心。
而在李逸未来想做的,也是高档生意。
说白了,在华夏古代,贫富差距巨大无比,穷人能有几个钱?
要赚大钱,还得是要赚达官贵人、富豪巨贾的钱。
有后世的知识,有脑中ai的帮助,他可以弄出很多成本低廉但在大唐无比值钱的东西。
比如玻璃,哦不,应该叫琉璃才对。
这东西在唐朝,属於绝对的贵重物品,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也不愁卖,是李逸最先想到的生意。
就在李逸琢磨著各种生意的时候,突然听见耳边传来了一阵急促焦躁的喊叫声:
“阿弟!阿弟!你怎么了?”
被这喊叫声所吸引,李逸转头顺著声音的来源看了过去。
只见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一个年龄很小的孩童,张大嘴想要说话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並且还挥动著小手,试图抓喉部。
而在这个孩童的身边,一个身穿黄色长裙,容貌秀美的少女脸色焦急无比地询问著。
见状,李逸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他快步走了过去。
看见孩童呼吸急促,嘴唇发紺,他瞬间心头一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