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醉太平(2)(2/2)
青田听了这一句,才想起细视这一所房间。竟与前头厅堂的雅致大相逕庭,四面墙壁上都涂饰著极细的淡淡金粉,仿佛是阳光落入就留下在这里,温柔地闪烁著。细香恬然中,深垂著几道珍珠帘,帘外是雕鏤的楠木槅,贮书的、设鼎的、供的、安瓶的,样或什锦、或博古,玲瓏凿就,贴金嵌宝。她隨意绕过一架纱橱向里走去,竟见左也有门可通,右也有径可行,穿插了一晌,忽见著孙秀达从前头跑过来,跑到近前时声音却在身后响起,原来是一面极大的金匡宫式玻璃镜的倒影。青田掉过身,自个先笑了,“大管家別笑话,我居然在屋里走迷了路了。”
孙秀达有些连呼带喘的,抹著额笑起来,“这里的隔断原就机巧,任谁第一次来也要分不清东西的。”说著便將大镜一推,镜面一转又是一间奥室,室內有微涩的墨香,两面墙均靠著六层高的青竹书架,临窗一张大案,案上摆设著书笔文物、金签玉管,光是各样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就不下十来盒。青田忍不住上前把玩,孙秀达依旧跟过来,口若悬河道:“如今所在的这一间是帖室,王爷说娘娘书法精湛,平日里也酷爱习字,故此专辟了这一间出来。这书架上皆是歷朝歷代的大家法帖,虽也有一些抄本,倒也颇多精鏨孤本,甚至连梁武帝的《异趣帖》、宋太宗的《敕蔡行》都在这里,皆是皇上钦赐的,王爷特叫人从王府里取了来,放在这里供娘娘清赏。”接著他又手一伸,面上显出神秘之色,“娘娘您再推开这窗瞧瞧——”
窗子又宽又高,雕著四相宝,甫一开便有香风吹面。这近香堂竟是一座水榭,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窗外就是一座正对著广池的画阁,一窗中青天碧水、荷蕖水禽,便如天然的掛画一般。
暮云扒来窗前一望,高兴得连声音都提高了不少:“姑娘若写字写得眼睛酸了,这么推窗一望,那可就什么累都没有了。”
“这位大姐说得好。”孙秀达凑近,进而凑趣,“可別小看了这一扇窗,不单能叫眼睛解乏,还能叫耳朵也解乏。”
暮云大奇,“咦,这话可怪了,耳朵怎么解乏?”
青田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大管家別卖关子,只快些告诉我们。”
孙秀达又往这窗前拱了拱,把手直直地戳出去,“娘娘您往那儿瞧,瞧见水中荷叶间的小铜亭没有?那亭后有一座石桥,直通瑶华洲西头的另一座湖心岛。园中养了一班小戏,都是些十二三岁的小女娃,吃住练功就全在岛上。每日里不论何时,只要娘娘传唤一声,立时岛上就会有小伶去那亭中隔水为娘娘演唱,琴师也一概都是现成的。娘娘只管在这里临帖,一面听著曲子从水上远远地送来,仙音渺渺,岂不清耳清心?所以那亭叫做『映音亭』。”
青田听过,將两手合什在胸口,“我的天,这可是谁想出来的!”
孙秀达退了两步,將书架边的一方彩綾轻揭开,居然是一扇直通室外的暗门。他推开这小门,笑著比个手势,“此乃人为之妙,更有天然之妙。娘娘这里来。”
从水廊绕两绕,转过一扇通天西番莲的檀木屏风,便又重入內室。累珠银纱帐后,悬有一方小字“天泉舍”。青田这一下更是讶异,“天泉?难道这屋里竟有泉水?”
“真叫娘娘猜对了。”孙秀达直走进去,房中是閒阁的模样,一头放著香鼎、大桌、蟠龙椅,角落里的琴桌上还摆著架古琴。琴桌旁的地面上有一块方砖镶著铜环,孙秀达蹲身下去一拉,就见方砖的底面原是一整块铜盖,盖著小小的一口井。
“此井乃宋代的古物,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到了盛夏,將时新水果浸在这水中一会子,吃的时候透心的凉和甜。平日里只以木桶汲出,拿松炭烧滚,所沏出的茶回香满口,这屋里的茶全是拿这井水烧的。幼烟姑娘,你现就去取两盅来给娘娘尝尝。娘娘咱们往这边来,王爷和您的臥房在这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