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要替太子避祸!御花园里遇新人(1/2)
槛儿其实也不认识这位秦医吏。
她只是听过这个人。
虽然时间隔得很久了,但因著那件事当初闹得比较严重,所以槛儿一直记著。
上辈子今年的五月。
元隆帝突发脑耳眩。
此病是本朝皇室首例高难度疑难杂症,病名也是元隆帝的这场病之后才有记载的。
起因是元隆帝五月初的某天早朝上,和朝臣议著议著事忽从龙椅上栽倒。
当场无法站立,呕吐不止。
眾人惊骇万分。
具体发病细节槛儿不甚清楚,因为皇帝的御脉案属內廷机密的重中之重。
即便上辈子后来她成了皇后,在没经特许的前提下也不能隨便翻看。
槛儿只知晓起初负责给元隆帝看诊的柳院判和其他御医,诊断其为肝风內动、痰湿上扰引起的眩晕症。
眩晕症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可以是风邪入体、长期久坐久蹲,亦或是劳累过度,空腹虚乏所致。
这种通常只要暂时调整饮食,喝上几服汤药,平时再多注意保养即可。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但往大了说。
眩晕症往往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自是没有人敢一上来就说皇帝要中风了,真这么说了怕是脑袋就没了。
加之元隆帝之前没发过这病,所以刚开始御医就將其当做寻常眩晕症治。
然而汤药喝了大半个月,针也一直有扎。
御膳房更是变著法子照御医的方子给元隆帝做膳食,可惜元隆帝的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得严重了。
重到什么程度呢。
重到他睡觉翻身,日常仰头低头都会晕,有时批阅著奏章忽然就倒在御案上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月,前朝后廷人心惶惶,朝中局势也有了动盪的趋势。
槛儿当时刚晋奉仪不久,这些消息是小福子到外面溜达回来告诉她的。
御医们为元隆帝的病如何提心弔胆不得而知,但元隆帝的脾气一日比一日暴躁却是前朝后宫人尽皆知的事。
而太子当时本就颇受元隆帝猜忌,那两个月里儼然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几乎天天都要被叫去挨一通骂。
如此,踏足后院的次数本就少的太子那段日子更是一次都没来过后院。
而太子的境况一艰难,东宫就艰难,东宫一难后宅女眷又哪能倖免得了。
不夸张地说,喷嚏到了嘴边都得憋回去。
直到六月中旬。
在老家丁忧的莫院判被夺情召回。
也不知莫院判期间做了什么,总归最后是他和太医院一个不入流的医吏一起,把元隆帝给治好了。
此医吏便叫秦守淳,岭南思明府人士。
据说治疗之法最开始是秦医吏提出来的,之后元隆帝的养护也是他在负责。
然而元隆帝的病是治好了。
莫院判的老父亲却在此期间因突发疾病未能及时救治,不幸离世了。
莫院判没能见著母亲最后一面。
也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之后莫院判便病倒了,没多久也病故。
虽说於朝廷命官而言,国事大於家事。
但丁忧期间特召有违孝道不提,关键期间莫院判的父亲因救治不及去世了。
从人伦道义上讲就说不过去。
所谓“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儘管元隆帝超格追赠了莫院判与其父。
也补偿了莫家。
但元隆帝还是被弹“以私害公,以权乱礼”,在史书上也被记了一笔。
这种情况,代元隆帝下旨的太子当然撇不开关係,太子被弹未尽劝諫之责。
同时东宫詹事府失察圣德,太子三师三少也落得个教辅无方之责。
虽然太子有补救,但这件事后来还是成了睿王害太子被幽禁的另一个把柄。
儘管睿王现今已成了庶人被幽禁在十王府,元隆帝貌似对太子的態度也变了。
但到底是一桩人伦惨剧。
槛儿不想莫院判抱憾而终。
不想元隆帝迁怒东宫,也不想太子受难,累及她和后院一眾人也要战战兢兢一场。
再者,若是能办成这件事於太子而言也是助力。
转瞬之间心思百转。
槛儿咳了咳。
故作神秘对瑛姑姑道:“到时候就知道了,但姑姑你千万別让人看出你是装的。”
“不然我们……”
她拿手往脖子上一划!
瑛姑姑嚇一跳,可想到槛儿歷来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她这么做必然有理由。
於是瑛姑姑郑重应下。
担心主僕二人密谋太久,容易让人起疑,槛儿便暂时没再多说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