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痛忆往事(3)(2/2)

莫折念生在陇西再结部將又准备反攻,几乎缠得崔延伯、萧宝寅欲退不能,而且莫折念生这次的攻势似乎超乎往常的猛烈。

胡琛占据高平,赫连恩、万俟丑奴分兵两路出击,也夺下数座城池,战况之惨烈,实让人心寒。

朝內朝外,全都是一片混乱,元詡一死,另立新皇,各路王族反对极烈,其中以长乐王元子攸、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反对最烈。

高阳王元雍富贵冠一国,正因其极富,才会反对立元釗为帝,何况,小儿当道,岂不是权力全为胡太后所掌?王室之人又怎能让胡太后这个外人把掌朝政?

尔朱荣与眾王相商,擬立长乐王之子元修为帝,北率大军以“入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发,这使得胡太后心头大震,朝中文武百官都大骂尔朱荣大逆不道,而这种结果更是出乎胡太后的意料之外,但无论如何,洛阳方面立刻重整军队和护城军,对城防各方面都加强力度,而宗子羽林和望士队的人数也大增,为保太后和新皇安全,皇宫內廷防守极严。

尔朱荣一路南行,所到之处,无人敢阻,一是慑於尔朱荣的威仪,二是各地守將都极度不满胡太后所为,扰乱朝政,竟全都大开城门,让尔朱荣长驱直入。

胡太后在洛阳无可用之將的情况之下,竟取用了一个极为出乎满朝文武意料之外的人物,那人竟是南朝的平北侯昌义之。

这的確让眾臣无法想像,推荐之人正是郑儼,虽然满朝文武都知道昌义之的守城之术天下闻名,但是对昌义之却极有成见,毕竟这人曾是己方的敌人,杀害魏兵无数,满手沾满了魏兵的血腥之气,让眾臣怎能接受?不过,太后既已答应,就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当然,洛阳中的大臣多是一些文官,对那些武將都颇有偏见,更是一群阿諛奉承之辈,只要能討太后欢心,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更何况他们只相信尔朱荣是乱臣贼子,而在南方边关的守將,也有很多將领带兵回救,因此对尔朱荣的大军並不是很害怕。

葛家庄內,蔡伤每日都伴著胡秀玲,泰山一战已经告一段落,蔡风的踪影全无,眾人只当他已死。葛荣回到葛家庄,告之蔡伤有关阿那壤之事,而阿那壤也派人修书一封送给蔡伤,华山之战可以取消。

阿那壤在信中说:“此次中原之行,方知中原人在山川灵气的薰陶之下,的確臥虎藏龙,未入至漠外,不知沙多,未至中原,不知武源,尔辈武学智慧確非我所能比,二十多年的一次约会,就此揭过……”

蔡伤也因此少了一桩心事,在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又在安慰胡秀玲。

胡秀玲似乎没想到假太后竟然如此毒辣阴险,元詡的死显然跟她脱不了关係,再加上亲生儿子之死,显得悲痛万分,与蔡伤的心情一样沉重。

蔡念伤和蔡泰斗全都未曾出战,而是在葛家庄中陪著蔡伤,他们希望能藉此来平復蔡伤心头的痛苦。

葛荣的伤势渐好,但心事却似乎日趋沉重,对於各路强攻的將士做了许多方面的调整,內丘被攻破,包家庄也为陈楚风与高欢诸人率高手攻破。

眾喇嘛也全都四散,对付慈魔蔡宗之事,黄尊者也是有心而无力,更何况慈魔蔡宗似乎成了葛家庄的朋友。再则,慈魔蔡宗的行动极为隱密,中土林密山高,以他们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办法查出慈魔蔡宗的行踪,如今包家庄被毁,使他们连落脚之处也成了问题。黄尊者似乎从来都未曾想过,与葛家庄相比,包家庄竟如此不堪一击,就连包向天也逃得不见踪影,更让黄尊者吃惊和感到意外的,却是赤尊者的下落。

赤尊者竟被包向天所擒,想必是为了嫁祸葛家庄,欲藉助吐蕃和喇嘛教的力量来对付葛家庄,但是包向天却没料到,他还未盼到喇嘛教高手前来中原,事情就已经败露。

葛家军的声势大噪之下,其地位在江湖人的心目中更推高了一层,北国三大庄此刻唯剩下一个葛家庄,而葛家庄几乎成了左右整个北魏的最大一股力量,不仅仅各路起义军看好葛家军,就连天下的百姓也都极为看好葛家庄的葛家军,那是因为这一群来自民间百姓的军队绝不会如强盗一般,在破城之后就是一阵乱抢乱掠乱杀。

葛家军有自己的军备来源,每当攻破一座城池之后,只是有计划也极有秩序地以税和租的形势征聚財粮,至少不会如北魏执政时那般苛捐杂税,几乎让百姓喘不过气来。

葛荣的部下有的是人才,不仅有打仗攻城的厉害將领,更有治理和整顿的人才,定军法、立军纪,並逐步將葛家军转化为正规的军队。各路山寨的人马竟相投奔,有的武林人物也不远千里赶来效力,所有这一切,使得葛家军以极快的速度膨胀、壮大,虽然也因此带来了许多麻烦,添了不少乱子,可这在葛荣的眼里算不了什么。

葛荣此刻要面对的就是定州之事,鲜于修礼就像一根毒刺,虽然刺不伤他,但也使他不痛不痒地蒙上了一层阴影。

破除內丘,烧了包家庄,更夺走了包家庄未能带走的財物,这就表明葛荣正式向鲜于修礼宣战,葛家军与鲜于修礼所领的义军,两军交手是在所难免的,也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个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