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扩张(2/2)

朱綾这位女帝的横空出世,已经將他们心中坚持的圣贤之道踩得粉碎。

他们发弹幕,不过是想蛐蛐两句,並没有要推翻朱綾的意思。

没想到老百姓的反击浪潮如此之猛,皇帝和武將会双双站在朱綾这边。

眼下,朱綾既得民心,拥有皇帝和武將的鼎力支持,

文官群体势单力孤,哪还敢作妖。

朱綾却没有理会这群跳樑小丑,一心看著天幕中的自己。

心想,王朝鼎盛时期,在不影响老百姓生產、生活的前提下,儘可能外扩出去是对的。

后世八国联军之所以选择瓜分,是因为华夏太大了,战略纵深太长了。

他们没法全面占领满清,这才同意慈禧老妖婆的议和,將腐朽的清廷变成一个予取予求的傀儡。

祸国殃民的慈禧老妖婆正是明白这一点,才对西方列强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如果换做弹丸小国,早就被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在国力强盛时不开疆扩土,等到国力不断衰落时,就要做好丟失基本盘,甚至整个国家完全消失的准备。

盛衰之道,乃是天道之理。

人无千日好,无百日红。

歷史上,亦不存在永恆强大的国家。

当国家步入衰退周期时,总会丟掉很多领土。

譬如大清,如果全盛时没有扩张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许多现代人念念不忘的秋海棠。

那么,晚清西方列强入侵时,丟掉的就不是外东北、外西北,而是中原腹地。

鼎盛时期將领土不断外扩出去,等到王朝国力下行,有外面那么多土地顶著,才能最大程度保住內部最核心的区域不被侵占。

等到这波衰落周期过去,国家变得强大,丟失的土地,又可以重新要回来,毕竟这些土地之前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华夏文明持续几千年,依旧灿烂辉煌,绵延不绝的原因。

纵然每个朝代的版图面积都有所不同,但中原腹地最核心的区域,始终没有被外族抢走。

看看毛熊,就因为之前底子打得好,占领的土地足够多,即便遭遇解体,依旧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自然资源最多的国家。

一个大国的基础,就在於广阔的领土面积。

五常中的上三常,哪一个不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这就好比一个人,年轻时拼命搞钱,不然等你老了时,哪来的钱给自己养老?

別扯什么养儿防老,有时候真的防不住,反而要被不孝儿女吸血。

年轻时钱搞得越多,等老了越有安全感。

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看到未来自己搞对外扩张,將世界资源丰富的地盘拿下,朱綾高兴得都想给自己点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