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贵妃娘娘:心猿意马(1/2)

知道前世谢姨母和王婉母女二人的结局后,宫里的姜翎月一直放不下心。

担忧著王家的事。

好在,钱嬤嬤是个警醒的人,她虽没回来復命,但消息却会派人传递入宫。

王婉舒醒,寒气未入体,没有生命之忧后,姜翎月第二日便得到了消息。

她长舒了口气,继续听底下小宫娥的稟报。

钱嬤嬤办事心细,一连传递进来的,还有谢安寧这位王家大少夫人被婆母责难的事。

姜翎月静静听完,沉默几息,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对著前来稟告的小宫娥吩咐道:“婉儿既然醒了,就让钱嬤嬤著手查明落水事件原委。”

小宫娥低声应诺,退了出去。

殿內只剩锦书锦玉侍立在旁。

锦书不解道:“谢家姨母在王家竟过的如此艰难,您既然念著昔年的情谊,为何不叫钱嬤嬤为她出头,好叫王家不看僧面看佛面,待她礼遇些?”

“这是姨母的家务事,她尚且没有开口,你我连王家上下的具体情形如何都不知道,出的哪门子头?”

就算有心相护,想要帮人,那也得知道人家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吧?

哪有自个儿听风就是雨,跑过去急哄哄的胡乱掺合的。

姜翎月笑著点了点锦书的头,道:“可別好心帮了倒忙,反叫姨母为难。”

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没有擅自插手臣子家务事的道理。

世家大族规矩多,王家这种最重声名的清流门第,规矩就更多。

做婆母的给儿媳立规矩,古往今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况且姜翎月清楚记得,谢姨母同夫君王少甫感情极好,幼年时期她京城去王家玩,亲眼见识过他们夫妻俩是如何蜜里调油,恩爱异常的。

皇帝陛下也说了,前世姨母和婉儿离世,王少甫丧女又丧妻的情况下,性情大变,立志要搞死姚家。

而姚家也確实被他打压回了老家。

可见夫妻感情极深。

有这样情深意篤的夫君护著,哪怕婆母再苛刻,日子也坏不到哪里去。

她若是忽如其来横插一脚,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退一步说,王家老夫人正正经经的三品誥命,在京城各家老夫人,也是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人家不过因为孙女出事,训斥了儿媳几句,她一个居於后宫的贵妃,就要隨手指个嬤嬤,去给他们家的儿媳出头?

这不是堂而皇之的告诉眾人,她跟王家大夫人有旧,所以不满王家老夫人磋磨儿媳吗?

也未免太过囂张跋扈了些,姜翎月是个讲理的人,护短不是这么护的。

况且,王家看重名声,她若真这么做就是將王家的脸往地上踩。

以那群諫官动不动死諫的性子,恐怕让王老夫人连夜投繯以证清白都做得出来。

真闹出人命,那普天之下都会认为是宫中贵妃娘娘逼死臣妻。

若王御史也跟著老妻一块儿寻死……

那姜翎月妖妃的名声,就要被坐实了。

到时候,恐怕就连祁君逸怕也要被牵连著,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嘖……

姜翎月幽幽嘆气。

难怪歷朝歷代的皇帝们,都忌惮这群时刻准备靠触柱而名垂千古的言官。

確实难缠。

锦书没想这么深远,但这並不影响她认为自家主子说的有道理。

她满脸笑道:“主儿聪慧,是奴婢愚钝了。”

“行了,”姜翎月挥挥手,没好气道:“你怎么也学会了这一套。”

锦书嘿嘿一笑,又问:“那咱们就不理王家的事了吗?”

“理不理的,得姨母和婉儿说了算,”

姜翎月道:“王家后宅的事,只有她们主动张口,我才好顺势过问,若姨母在王家当真如此艰难,我自不会坐视不管。”

在姜翎月看来,谢安寧母女虽然多年未见,但只凭记忆中的温馨,比起姜家她们反而还更像她的亲人。

她年幼无依时,受过谢姨的恩情,而今她若当真需要相助,姜翎月就算冒著插手臣子家事的跋扈名声,也总要为她出头的。

不过王婉落水的事不一样。

落水是在公主府上发生的意外,姜翎月作为在场身份最尊贵的人,当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派人调查清楚原委。

好在,或许是因为今生她的撞见,让钱嬤嬤下水將人提早救起,所以前世寒毒入体而死的王婉,这一次身体没有了大碍。

必死的局,现在已经破了。

至於其他,在绝对的权势护航面前,那都不是事儿。

姜翎月有把握自己能护得住。

她心头放鬆,端著茶就要饮上一口,被锦书拦下,“这茶凉了,奴婢去沏一壶新茶来。”

“不用,”姜翎月端著茶盏饮了一大口,方道:“我就爱喝冷凉的,正正好。”

锦书张了张嘴,满脸欲言又止。

姜翎月侧眸看她,“怎么了?”

“……奴婢发现,您近几日,格外爱喝凉的,”锦书目露忧虑,“可要传太医来请个脉?”

这会儿已经是深秋,京城已经接连降温好几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