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復国的哈里发(1/2)
第97章 復国的哈里发
对摩苏尔的围攻,在第二天全面展开。
按按理来说,如此迅速的攻势几乎不可能一一收集与製造攻城器械往往需耗费大量时间。
但在摩苏尔,这一切都省去了。
因为就在大军到达的晚上,摩苏尔城內就爆发此起彼伏的暴动,叛军的叛军控制了一座城门,要求瓦西里与万家奴的军队早日入城。
起初,瓦西里还以为这是城內阴谋,但隨著东方基督教的长老们保证,他也让大军动了起来。
但让一支刚刚为了整备营地而劳累了一整夜的大军动起来,还是费了瓦西里很多心力,以至於到凌晨时才让大军出营。
一些聂斯托利派部族倒是先动了起来,伊什给瓦西里打了个招呼,就带著他的族人先行进城,帮助教友守住阵地。
不过,瓦西里清楚这只是理由,伊什那么急著进去,恐怕只是为了先进去抢到那些好东西,毕竟他身后的部落都是为了劫掠而来。
现在,瓦西里就在指挥一队又一队士兵冲向摩苏尔,他正眺望著一支骑兵在大地上捲起滚滚烟尘,衝进摩苏尔的城门中。
这些骑兵装束各异,但都可以看出其各具特色,鲜明的部族特徵写在他们身上:有的擎著写满阿拉伯文字的横旗,有的则只绣著怪物或简单纹样。
这支骑兵是瓦西里抵达美索不达米亚后招募而来的,由阿拉伯人、土库曼人等多个民族组成,他们有的是自愿投效,有的是收编的战俘。
但无论出身如何,一旦踏上战场,他们都化作杀戮机器,而且在战场上极其坚韧。
最妙的是,这些人极其廉价,无论损失或离职多少,瓦西里总能轻易招募力来无数替代者一一这片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亡命徒。
唯一的麻烦是,这些人对权威缺乏敬畏:若待遇刻薄,他们真的会一鬨而散,甚至反戈相向。
因此,瓦西里从不拖欠他们的薪餉,什么人能敷衍、什么人必须打点,他心里清清楚楚。
紧隨骑兵涌入城內的,是身穿布衣的步兵,来源与骑兵如出一辙。
反正越是使用这些部族战土,瓦西里就越能理解统治者为何偏爱他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早已將他们磨礪成天生的战土,现成的战斗力,相较之下,动员他们所需代价却微不足道。
城门处,当地的基督徒正与叛军激烈廝杀,部落士兵冲入时,一些基督徒还误以为是城外伊教徒的援军。
然而转眼之间,只见他们扑向叛军,先前的恐惧就如露水般瞬间蒸发,转而变成旺盛的战意。
一名包看头幣的伊教土兵挥刀迎战,却被一桿標枪刺穿头盔下的头颅,部族战士如怒潮般席捲街道,吞噬眼前的敌人。
凶猛的炮灰部队进城后,万家奴魔下的基督徒战士也蜂拥而入,望著这些高举各式十字架的战士衝进城內,瓦西里看来胜利已经十拿九稳。
通过城內叛徒,他已摸清叛军底细:总数不过一千人,大多是他们在埃及与敘利亚诸城街头上拉来的街头混混,就算能拉起其父旧部,也不过增添几百之眾。
即便是伊教徒,此时也不敢贸然站出来,谁知道蒙古人会不会下一刻跑来砍掉他们的脑袋?
摩苏尔距离大不里士可不远。
基督徒部队之后,瓦西里的佣兵也涌入城市,他的本阵隨之向前移动,甚至直接进入了城內。
在他前行这一路上,获得的是一个接著一个的胜利消息,叛军们在街道上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去下了一片户体后忙不选的逃窜。
瓦西里並不意外,摩苏尔的基督徒市民反抗起来,都能和他们打得如火如茶,更何况他们的主力压进去呢?
入城后,瓦西里第一眼注意到的是一座耸立於土坏民居中的修道院,屋顶嘉立著聂斯托利派的十字架。
“原来如此”
他顿时明白居民能坚守至今的原因一一这场叛乱恐怕是由当地修道院的修士主导的。
城市修士虽在许多方面不及荒野苦修者,但长期清规戒律的锤链,也让他们宛如天生的士兵,修道院本身更是天然的堡垒。
“瓦西里大人,我希望你能够派人约束部下的士气,摩苏尔日后乃是汗国在加兹拉的重要治所,若是破坏太大,恐怕大汗都会因此问责。”
不可避免的,衝进城內的军队开始到处放火杀人,刚刚万家奴就看到远方升起了黑烟。
这自然就使得这位严厉的监军皱起了眉头。
“没问题,万家奴大人,我马上派人去做这事。”
其实这个要求在瓦西里看来是有些过分的,最先进城的士兵稍微烧一烧抢一抢都是合理的,不然他们为什么冲前面,难道是在找死吗?
而且大家都不是第一次劫掠,明白做事要有分寸的。
但是,既然万家奴给了瓦西里面子,那瓦西里自然也得投桃报李。
初见这位严肃强势的万家奴,见识过他整肃军纪的雷霆手段后,瓦西里下意识认定对方必会干涉军权,甚至强行指挥作战,按照他的意志来进行这场战爭。
万家奴確实有能力这么做一一且不算东方基督徒,他手下还有八百蒙古骑兵。
然而出乎意料,万家奴只是淡然表示:“专业之事应交由专业之人。我不懂战事,一切便全权託付於您。”
连伊什先行率军入城,让瓦西里来疏通关係的事,万家奴也欣然应允,表示不会有任何追究。
既对方如此识趣,瓦西里又岂能拒绝这点要求?不让抢便不让抢吧,至於那些不满,以他如今的威望尚能压住,日后给下面加些补偿就是。
因此,儘管万家奴提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要求,瓦西里却並未生出恶感一一这实在只是个小问题。
“若日后蒙古监军都这般好相与就好了·—”他不由期盼著,这些蒙古人的骄横难驯,他再清楚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