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危机感(1/2)

就在启明工艺社一片欣欣向荣之中,陈默的內心却並非全然轻鬆。

夜晚,他常常独自留在作坊里。

看著墙上掛著的营业执照。

看著忙碌一天后归於寂静的车间。

看著角落里堆放的成品。

他拿起一个出口日本的小掛件,做工精良,无可挑剔。

但门槛太低了。

他清晰地意识到。

小商品代工,技术含量有限,模式极易被复製。

现在政策放开,看到启明赚钱,眼红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很快,类似的作坊、小厂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价格战、抢工人、挖墙角…恶性竞爭几乎不可避免。

靠压榨工人降低成本?那不是他的路。

靠关係拿订单?不稳定也不可持续。

启明现在看似风光,实则根基不稳,护城河太浅。

他需要找到更具技术壁垒或品牌价值的產业方向。

是继续深耕工艺装饰?

还是利用维修部积累的技术向小家电组装延伸?

陈默眉头紧锁。

成功的喜悦之下,是对未来的深深焦虑和未雨绸繆的紧迫感。

这天,王国栋主任把陈默叫到了街道办。

他关上门,郑重地说道:

“小陈啊,给你透个风。省里…正在筹备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这可是个新鲜事物!我觉得,这对你们启明,是个好机会!”

陈默精神一振:“个体劳动者协会?”

“对!”

王国栋点点头,“就是个体户自己的组织!交流信息,反映困难,维护权益,学习政策…听说还要选理事、会长啥的。省里很重视,想树典型。你脑子活,启明干得又这么出色,政策把握也好,一定要积极参与进去!这可是拓展人脉的绝佳平台!比闷头干强百倍!”

这绝对是战略级的机遇!

“王主任,太感谢您了!这消息太重要了!”

陈默由衷地感谢,“您放心,启明一定全力支持,积极参与!”

从街道办出来,陈默心中的焦虑被一股新的斗志取代。

政策在变,环境在变,启明也必须不断进化。

他刚走到作坊门口,就看见赵铁柱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衝进来。

一只手还拽著一个穿著时髦的中年男人。

“默哥!默哥!”

赵铁柱喘著粗气,声音都变了调,引得作坊里的人都看了过来。

他指著旁边那位中年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