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诸君!隨我破敌!(2/2)
但是你们是不是有点小看我了?
我十五岁就上战场打仗了啊!
而且我身边还有九千士兵!对方只有三千!
这要是还打不贏,我之前投入的海量资源就真的打水漂了!
於是孙权嘆了口气,把他们一个个扶起来。
“诸君爱我,我心知肚明,但我身为全军统帅,將士拼死时,岂能后退?我听闻古人说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者方能统领千军万马,此时此刻,不正是时候吗?诸君勿忧,我相信將士们不会让我失望,真要到了关键时刻,我必当亲自衝杀!”
孙权说罢,就传令给一直护卫在他身边的周泰、孙韶、孙皎,令他们三人统领剩下的两千解烦军精锐结成军阵,隨他稳步向前,前往支援正在奋战的玄武营董袭、潘璋所部。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孙某人从来没有让部下拼死而自己苟且偷生的做派,所以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和追隨,所以才几乎没有人背叛过他、成为他人手中刀。
同生死共患难这句话是他在巡视军营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而现在,他也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全军將士——这不是一句空话!
刘备!
我来了!
“诸君!隨我破敌!”
待军阵整顿完毕,孙权跃马扬刀,直指前方,一声令下,战鼓擂响,號角吹响,解烦军精锐齐声高呼战號,遂稳步向前,毫无畏惧之色。
鲁肃、诸葛亮等人眼见如此,也都受到激励,忘却一切其他的事情,心中只有死战到底获得胜利的激昂。
於是鲁肃、陆议和虞翻三人各显神通,两人拿刀一人持矛,顶盔贯甲,就挺立在孙权战马之侧,一派忠心护主的勇士模样。
诸葛亮就不说了,他表示愿意当孙权的人肉鎧甲,穿戴甲冑,放下了一直隨身带著的羽扇,手里拿著环首刀,像模像样。
话说孙权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诸葛亮穿甲冑、拿环首刀的模样,以前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游戏里还是书画之中,从未见到诸葛亮穿甲冑的模样,可现在,却看到了。
也是有趣。
但是,如果真的让刘备他们杀到了自己面前,那就说明玄武营被击溃了,解烦军也被衝垮了,刘备区区三千兵卒就能做到这一点,那孙权也就別指望逐鹿中原了。
刘备靠著这一手的確打败过很多曹军大將,但是面对曹操本人的时候,刘备的这一手从未奏效过。
孙权不认为自己会输给曹操,相反,他还要用这一战和过去的全部心血证明自己能够超越曹操,成为这乱世爭雄当中的最后胜者。
事实也的確如孙权所料想的那般。
他倾注心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来的精锐营兵並不是架子,孙氏营兵展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和坚决的战斗意志。
潘璋所率领的前锋一时不慎,轻视了刘备全军的衝击力,於是被击垮,败了一阵,潘璋深以为耻,很快重整队列,收拢兵士。
在刘备全军衝击董袭防线的时候,潘璋率领部下一头扎入了刘备军的侧后方,与处在那个方位的关羽所部战成一团。
潘璋是中原人士,后来流落到江东,在孙权担任丹阳太守的时候就跟隨孙权,算是孙权麾下的老资歷武將,为人十分豪勇善战,深为孙权倚重和信任。
当然这傢伙身上也有不少小毛病,比如贪財,但是此前触犯军法的时候被孙权用军法狠狠的惩戒,现在多少改正了一些之前的坏习惯,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將领。
全军进攻到现在,唯有潘璋被击败了一阵,这让潘璋难以忍受。
重整队列之后他不要命的率军廝杀,就想著討回自己丟失的面子,並且在这里阻挡住狂暴的刘备军团,否则他就真的无言去见孙权了。
他很清楚,玄武营身后就是孙权的解烦军本阵,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刘备军团衝过去,就算把自己的命交代在这里,也不行!
怀著同样决意的董袭也很清楚当下的情况,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在这里抵抗住刘备军团的狂暴衝锋,哪怕自己手上並没有骑兵,硬是靠著步军军阵也要守住。
否则一旦防线被撕开,孙权本阵就会受到衝击。
他如何能接受这个结局?
孙权刚刚继承大位的时候,董袭只是一个普通的中级军官,是孙权看重他,给他立功的机会,然后又让他统领营兵,授予中郎將的职位,这份恩德,他记在心里。
所以,拼了命也要拦住!
他亲自擂鼓助威,號召士兵奋勇向前,用坚实的军阵和锋锐的长矛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
但是该说不说,董袭也是能感受到这支敌军的强悍的。
之前他跟隨孙权討伐江夏郡的刘表,又参加过多次针对山越和贼匪乃至造反豪强的战斗,几乎没有失败过,这让他一度认为孙权一手打造的六营兵就是天底下最强的强军。
但是今日一战,却遭到了刘备集团的迎头痛击,以至於潘璋的前锋居然被击溃了一次,他这里也遭到了猛烈衝击,前军一度不稳,军阵几乎被撕开,好不容易才稳住阵型。
刘备的精锐,果然强悍!
还是不能小覷天下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