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铸炮厂(1/2)
送別了承载著厚望的家族船队,北大年的忙碌並未因接连的船只离去而停滯。
相反,在吴志杰的统领下,这座经歷过战火与雨水洗礼的城市,正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加速运转著。
城西山谷,炼铁工坊之中喧囂更甚。这些天,趁著骤雨初歇,陈阿水赶忙指挥工匠们爭分夺秒地清理建造新的“新式炭化窑”地基处的积水,同时用石块和夯土加固地基。
相比较於原先结构简陋的“土窑”,如今已建好的几座的“新式炭化窑”由砖石和黏土构筑而成,並且有著固定的窑体,不再像先前一般只是在地面上挖个坑,再堆放木材后用泥土、树枝、茅草等覆盖就直接开烧。
“新式炭化窑”烧制出的木炭不仅燃烧时烟小,火苗大、燃烧时间更长,而且一炉的產出也提升不少,用来炼铁后铁水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工坊內的匠人们在得知这一成果后,顿时变得更为激动,虽然这“新式炭化炉”的想法是由吴志杰所提出的,但他们在此激励之下,开始进一步钻研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整个炼铁工坊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新產出的铁锭则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城中新设地铁匠工坊之中,叮叮噹噹的打铁声在工坊內此起彼伏。
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的挥汗如雨,將一块块生铁仿佛捶打锻打,在重锤之下,杂质逐渐被剥离,而铁块也终於逐渐成型。
锄头、铁锹、镰刀、砍刀……一件件闪烁著光芒的崭新的贴纸农具被打造出来,堆放在工坊角落,等待著分发给底下开垦生田的移民。
然而,吴志杰站在王宫露台之上,眉头却是微蹙。自从改进了炼铁的高炉后,生铁產量暴增,而这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缺少熟练的铁匠。虽然吴志杰已经下令让人培育新的铁匠,同时也派出人手前去各地招募,但一时也是远水难解近渴。
堆积的铁锭若不能及时转化为有用的器物,便是巨大的浪费。因此,他决定用这些铁做些新的尝试。
他的目光越过忙碌的城区,投向了北大年城的东南方,那片被严加看守的区域——北大年铸炮厂。
“林道乾……”吴志杰低声念著这个传奇的名字,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是的,北大年这个马来半岛上的土著王国是存在铸炮厂的,而且歷史悠久,在16世纪末期便已存在,其生產出来的火炮更是销往各地。
北大年铸炮厂此时成熟的青铜铸炮体系,在技术上甚至可以说超过了拉玛一世三年前在曼谷设立的皇家铸炮厂。
而提到北大年铸炮厂,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明朝大海盗林道乾了,正是他给北大年带来了成熟的青铜铸炮体系,以至於日后甚至影响了暹罗的铸炮实力。
(出自台湾国立歷史博物馆馆藏的《林道乾製砲模片(一)》(馆藏编號10828))
林道乾,广东潮州府澄海县人士。青年时曾任县衙小吏,因不满海禁政策下的压迫,投身海上武装贸易。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率战船攻打福建詔安,被都督俞大猷击败后逃亡台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