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赤伶(2/2)

“这……这他妈的,才是真正的新概念啊!”

“陈墨,是神!是真神!这种组合,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也只有他,才驾驭得了!”

那些之前,还在担心节目会“不伦不类”的观眾,此刻,只想给自己的脸,来两个响亮的耳光!

他们终於明白,之前那个爆料帖里,所谓的混乱,所谓的胡来。

在陈墨这里,都不过是为了最终的惊艷,所做的最精心的铺垫!

歌曲,进入了第二段。

谭维的演唱,情绪层层递进。

“她,也曾倚门回首,嗅青梅,盼郎归。”

“她,也曾红袖添香,夜读书,画娥眉。”

唱到这里,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於曾经美好爱情的无限怀念。

但紧接著,音乐再次一转!

“怎奈,一朝日寇来,铁蹄踏破山河碎!”

“昔日良人,已战死沙场,化作,英雄碑!”

她的声音里,瞬间,充满了国讎家恨的悲愤!

“位卑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义!”

“哼!且看我,以我之命,作我戏!”

“以我之血,荐轩辕!”

唱到这里,她猛地,將头上的凤冠摘下,狠狠地摔在地上!

那是一种,与过往的所有美好,彻底决裂的姿態!

她,不再是那个等待良人归来的小女人。

她,是一名即將以身殉国的战士!

最后一段副歌,再次响起!

这一次,谭维的声音里不再有愤怒,不再有悲伤。

只剩下,一种奔赴死亡的平静与坦然。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离別歌……”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舞台上久久迴荡。

她的身后那些街舞舞者也停止了激烈的动作。

他们缓缓地摘下了脸上的面具。

每一张面具之下,都是一张年轻的、坚毅的、流著泪的脸。

他们仿佛是那些在战爭中死去的英魂。

在用这种方式,与他们共赴国难的赤伶,做著最后的告別。

歌曲的最后,所有的音乐,都停了下来。

舞台,再次陷入,一片黑暗。

只有一束,血红色的追光灯,打在了谭维的身上。

她,站在舞台中央缓缓地举起水袖遮住了自己的半边脸。

然后,用一种最標准也最悽美的崑曲念白,念出了那最后一句也是整首歌真正的点睛之笔:

“粉墨登场,乱世皆是戏,戏子也有情!”

“曲终,人未散。”

“只是,奴家,先行一步,去见那九泉之下的大英雄!”

念罢,她手中的水袖,轻轻滑落。

一抹,象徵著血的,红色丝巾,从她的袖中,飘然而出。

灯光,熄灭。

曲终,人散。

整个一號演播大厅,和网络直播间,陷入了长达一分钟的死寂。

所有的人,都还沉浸在那首盪气迴肠的歌曲所带来的,巨大的,悲剧美学中无法自拔。

许久,许久。

不知是谁,第一个在弹幕上打出了两个字:

“……国士。”

紧接著是铺天盖地的: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这一刻,再也没有人,去討论,什么唱功,什么舞蹈,什么编曲。

所有的人,都被歌曲中所蕴含的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和那份寧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风骨,深深地折服了!

谭维,这位实力派唱將,在今夜用这样一首,足以载入她职业生涯。

甚至,载入华夏流行音乐史册的“神曲”,完成了一次最华丽的蜕变!

而陈墨,这位魔鬼总策划,则再次,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对民族文化,最深刻的理解为全国观眾,上了一堂,关於风骨的,最震撼的美学课!

他向所有人证明了,春晚的舞台,不仅可以有欢声笑语喜庆祥和。

它,同样可以有深刻的,悲壮的,能够直击人心,引人深思的真正的艺术!

后台,总导演看著监视器里,那已经彻底沸腾的舆论,他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

他知道,今年的春晚成了。

它,不仅会成为一届收视率上的爆款。

它,更会成为一届,在文化意义上,足以被后人,反覆提及,反覆研究的“神作”!

而这一切,都只因为那个正在不远处安静地看著监控屏年轻的总策划。

他,用一己之力,重塑了春晚的灵魂。

《赤伶》的余韵,悠长而又厚重,它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观眾的心里。

紧隨其后的几个语言类和魔术节目,虽然也同样精彩,但在观眾们尚未平復的激盪心绪中,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网络上,关於《赤伶》的討论,已经彻底发酵。

无数的歷史博主、文化学者,甚至开始自发地,为网友们科普歌曲背后,那段民国名伶“筱兰芬”以身殉国的真实歷史。

一个原本只流传於戏曲圈內的、小眾的悲壮故事,因为这首歌,在一夜之间被亿万人所知晓,所敬佩。

这首歌的文化传播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后台,刚刚表演完的谭维,卸下了厚重的妆容,眼眶依旧是红的。

她找到陈墨,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对著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陈导,谢谢你。”她的声音里,带著一丝沙哑和由衷的感激,“是你,让我知道,我的声音里,不只有高音和技巧。它,也可以承载,一个角色的灵魂。”

陈墨扶起她,平静地笑了笑:“是你自己,演活了她。”

他知道,谭维的艺术人生,从今夜起,將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而他,也成功地为华语乐坛留下了一首足以传世的经典。

此时,距离零点钟声敲响,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目。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舞台之上。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那首,被陈墨藏到最后,也承载了最多期待和最多爭议的压轴之作。

等待,沈清歌的登场。

等待,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將如何,为这场已经封神的晚会画上最后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