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回国!一场来自春晚的最高邀约(2/2)
而“音乐类节目总策划”,这个职位,更是整台晚会的核心与灵魂!
往年,担任这个职位的,无一不是国內音乐界,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而现在,这个重担竟然交给了年仅二十多岁的陈墨!
这是何等的信任!
何等的荣耀!
“张阿姨,这……这太突然了,我怕我资歷不够,难当大任。”
陈墨確实被这个任务,给惊到了。
“呵呵,年轻人,不要妄自菲薄。”
张副局长笑著说。
“能者多劳嘛。我们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为全国的观眾,带来一台,不一样的新春音乐盛宴。”
“而且,”她补充道,“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你將你所倡导的新华流,通过春晚这个最大的舞台,传递给每一个人的,最好的机会。”
陈墨看著手中的邀请函,感受著那沉甸甸的分量。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从这一刻起,他的肩上扛起的,不再只是一个公司的未来,一个团队的梦想。
而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崛起的希望。
从招待所出来,坐上返程的车,王海和李薇,依旧处於一种极度兴奋的、不真实的感觉之中。
“墨子……我……我不是在做梦吧?”
“春晚总策划……咱们这是要上天啊!”
王海用力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得齜牙咧嘴。
李薇也激动地说:“这下,看谁还敢说我们是草台班子!我们现在,是国家队了!”
陈墨却显得异常平静。
巨大的荣誉背后,是同样巨大的压力。
他知道春晚这块蛋糕,不好啃。
它不仅是一场文艺晚会,更是一场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照顾各年龄层观眾口味的、复杂的工程。
稍有不慎,便会招致铺天盖地的批评。
他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飞速地构思著。
今年的春晚音乐,应该走一个什么样的基调?
是继续弘扬国风?还是走温情路线?
他想起了在路演时,那些普通劳动者,唱起《只要平凡》时,眼中的光。
他想起了在巴黎街头,那些外国友人,听到《青瓷》时脸上的惊嘆。
一个大胆的、全新的想法,渐渐地,在他的脑海中成型。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场“歌曲的联欢”。
他要做的,是一场关於声音,跨越地域、跨越阶层、跨越文化的,宏大敘事。
他要让农民工的號子与交响乐,同台合奏。
他要让留守儿童的歌谣,与最顶流的偶像,一同唱响。
他要让东方的崑曲,与西方的歌剧,在一首歌里,完成一次惊艷的“相遇”。
他要办一场,真正属於人民的春晚。
一场,能让所有平凡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听到自己的心声的,春节联欢晚会。
他睁开眼睛,眼中,燃烧著熊熊的火焰。
他对李薇和王海说道:
“薇姐,胖子,我们的下一个战场,来了。”
“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是十四亿观眾的,现场直播。”
“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春晚总策划的消息,在“平凡之光”內部引发了剧烈的震动。
王海和李薇,在最初的狂喜过后,也迅速地冷静下来,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知道,春晚,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是无数双挑剔的眼睛,和不容有失的国家顏面。
当天下午,陈墨便召集了公司的核心创作团队,以及几位他特別邀请来的外援——包括郭百川导演、音乐界的泰斗级人物刘焕老师、以及那位在首映礼上发言的退休老法官,共同举办了一场“春晚音乐创意闭门研討会”。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热烈。
“我认为,今年的春晚音乐,首先要突出一个真字!”郭百川导演率先发言,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我们不能再搞那些假大空的、悬浮在天上的歌曲了!要唱,就唱我们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唱我们的喜怒哀乐,唱我们的柴米油盐!”
刘焕老师则从音乐性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同意郭导的真。但在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追求一个美字。这个美,不仅是旋律的美,更是融合的美。我们可以大胆地,尝试一些跨界的融合。比如,让摇滚乐,去碰撞秦腔的高亢;让电子音乐,去融合苗寨的芦笙。我们要让观眾看到,华夏音乐的包容性与无限可能。”
而那位老法官,则从社会学的角度,补充道:“春晚,是凝聚民族情感最重要的载体。我认为,今年的歌曲,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那些,平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群体。比如,那些常年在外,不能回家过年的海外务工人员;比如,那些坚守在边疆的战士;再比如,那些默默无闻的、城市的建设者们。一首歌,有时候,比一千句口號,更能温暖人心。”
听著几位前辈的真知灼见,陈墨心中的构思,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三个关键词:
“人民的史诗”、“文化的融合”、“时代的共鸣”。
“这,就是我们今年春晚音乐,要贯穿始终的三条主线。”
他对著眾人,掷地有声地说道。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场晚会。我们要做的,是一部用音乐写成的,属於我们这个时代的,《史记》。”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墨几乎是进入了一种闭关的状態。
他推掉了所有的採访和商业活动,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春晚音乐的创作与策划中。
他的办公室,变成了整个春晚音乐组的心臟。
无数的创意,在这里碰撞、诞生、然后被付诸实践。
他邀请来了大凉山里的彝族儿童合唱团,让他们用最纯净、最天籟的童声,来演唱一首关於“希望”的歌曲。
他联繫了正在南海执行任务的海军舰队,通过卫星连线,与他们共同创作了一首,描写新时代军人豪情的《寸土不让》。
他甚至,还通过外交部的协助,向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发起了一场名为“故乡的歌谣”的线上徵集活动,邀请他们,用歌声,来寄託对祖国的思念。
一首首,一曲曲……
那些充满了生活温度、民族情感、时代气息的旋律,渐渐地,匯聚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音乐画卷。
而陈墨,就是这幅画卷的总执笔者。
他知道,这將会是他迄今为止,面临的,最艰难,也最光荣的一场战役。
他要用他的音乐,在除夕之夜,为十四亿同胞,献上一份,最真诚,也最厚重的新春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