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排练(2/2)

他尝试去“听”。

不是普通的听,而是设想自己站在乐队正中央,用身体去感知整个音响的推进。

可这太难了。

舞台上每个声音都有它的方向性。

圆號有自己的时间偏差,低音提琴需要更大的空间来酝酿动態,而木管常常比他想像中更清晰、更主动。

就在某个瞬间,他心头豁然开朗。

协奏曲,或许从来就不是谁领导谁。

他该做的,不是死死攥住节奏往下压。

而是像一滴水融入河流那样,去感受整个乐队的呼吸与脉动。

他需要找到那个瞬间。

当弦乐和木管的气息匯聚,当整个乐团蓄势待发,仿佛要共同跃起的那个重心点。

然后让自己的琴声,自然而然地匯入那片涌动的音响之中。

不是对抗,而是应和;不是发令,而是倾听。

他尝试著这么做,但仍然有段落无法对上。

休息铃响起,整个乐队鬆了一口气,有人去喝水,有人对著乐谱比划著名指法。

他没动,手指掠过刚才出错的音符,停顿时微微一顿,再试,再停。

长笛手走过来了。

是个短髮女生,眉眼偏淡,不施粉黛,拎著灰色长笛箱,语气没起伏,语速也不快。

“你之前弹过这首协奏曲吗?”

江临舟抬头,看了她一眼:“完整的,没有。”

她点点头,像是证实了某种判断。

“有些句子你右手太强了,盖住了旋律线。”

他说不出话,只是愣了一下。

她补了一句:“特別是f小调转e大调前的段落。我们那儿拉得很慢,后面有一段二提和中提的音响堆叠,需要一个自然的过渡。你快进去,就会让后排的声音像是在追你。”

说得並不尖锐,但很准。

江临舟轻轻应了一声:“我记住了。”

她也没再说什么,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

后背挺得笔直,肩线平得像刚调好音的长笛管身。

江临舟低头,重新翻开谱子,找到那几个句子,在旁边轻轻地画上了记號。

稍稍休息之后。

第二次排练开始得更安静些。

指挥没有再从头来,而是挑了几个核心段落反覆试奏。

江临舟听得比之前更仔细,他努力把自己“沉进去”,不再只关注指下的旋律,而是试图感知乐队的节奏流向。

乐队的呼吸起伏,他无法控制,却必须贴合得刚刚好。

最初的几句,他依然控制得略紧,声音像试图嵌进某个不属於他的整体。

但很快,他放慢了下意识里的抢答,开始真正聆听。

那种感觉很奇妙。

他听见弦乐像绸缎一样展开,管乐从远处呼应而来。

中提琴收敛声部,腾出了空间,而他正好在那个空隙落下音符。

没有刻意强调,也没有迟疑只是恰好对上,就像提前约定过的。

手指不再机械地按键,而像是被带动著起伏。

有一段旋律他原本弹得略急,这次踩住了节奏的软拍,恰好与长笛的一条旋律线交错,像是一问一答。

整个合奏室的气场忽然和缓下来,变得安静而稳定。

指挥没喊停。

整个片段顺著弹了下去,江临舟没有出错,也没有“抢拍,而是顺著那股流动,一直弹到尾声。

收尾的一刻,最后一个和弦消散在空气中。

眾人静默了两秒,指挥看了一眼他,点了点头。

“很好。”他说。

然后只是简单一句:“今天到这里。谢谢。”

乐手们开始起身、收乐器,凳子摩擦地面的声音迴响在空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