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你行!你上!(1/2)

中军大纛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下那座相对规整的牛皮大帐內,护匈奴中郎將张奐正凝神审视著摊在粗糙木案上的羊皮舆图。

炭盆里的火苗摇曳不定。

案角,一碗早已冰凉的粟米粥凝著厚厚一层浆皮,旁边半块粗糲的麦饼硬如磐石。

张奐当然没有分粥而食的习惯,他又不是范仲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事繁重,令他难以下咽。

檀石槐,不是寻常的草原首领可比。

若是早生些时候,此人大抵也是冒顿一样的人物。

当年冒顿围高皇帝於白登山上,震动天下,可谓草原上的一时雄主!

如今的檀石槐,大有当年冒顿的影子。

就在此刻,一股奇异的肉香,穿透帐帘厚重的缝隙,钻了进来。

张奐握著炭笔的手指顿住了。

“何来此味?”他抬起头,目光投向侍立在帐口的亲兵。

亲兵恭声道:“稟將军,似是从后营…火头军方向传来。”

“火头军?”沉默片刻,张奐起身,“走,去看看。”

没有多余的仪仗,张奐只带了两名亲隨。

他解下厚重的玄色织锦大氅,露出一身便於行动的深青劲装,腰悬一口古剑,剑鞘乌沉,唯有吞口处一点暗金螭纹在昏光下流转。

张奐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混浊的池塘。

对这位久负盛名的凉州三明之一,眾军士既敬且畏,纷纷让开道路。

原本声音最大,叫嚷著要他新认下的“兄弟”给他弄个好菜的董卓,见张奐到来,立刻眉头一皱,闪到眾人身后。

没法子,张奐是他的老上级了。

他董仲颖天不怕地不怕,可对此时的这位顶头上司,还是颇为敬畏的。

帐內的喧譁戛然而止。

张奐笑著与军卒们打了声招呼。

至於董卓,他当然也见到了。不过凉州军的德行如何,他心里也清楚的很,所以也懒得多说什么。

张奐朝帐內看去,只见刘弘手中大勺翻飞如蝶,在滚沸的汤水中划出流畅的弧线。

每一次下勺,或轻点,或深搅,或抄底,或撇沫,都精准无比,带著一种庖丁解牛般的熟稔与从容。

可惜没有金龙特效,不然就是妥妥的中华小当家!

张奐的脚步停在门口,没有立刻进去。

终於,刘弘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拿起一块粗布,擦了擦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察觉到营帐中不同寻常的安静。

他来到军中已经有些时日,这些军中杀才都是什么德行,他也了解一些。

按理说,这些人此时应当在营帐中叫嚷著要他多加几个菜才对!

刘弘缓缓转过身。

先看到半头白髮的张奐,然后又见到躲藏在人群中的董卓。

他已猜出张奐的身份。

毕竟,此时在军中能让董卓如此躲避的,绝没有第二人。

“见过郎將!”刘弘躬声道。

张奐点了点头,询问道:“为何你做的菜与眾不同?”

“回郎將,”刘弘微微垂首,“我不过是用些营中寻常的醃羊肉,佐以些山野间寻得的草根、苦菜,再加些陈年酱料罢了。值此大战前夕,將士们戍边辛苦,只求一碗热汤,能暖身祛寒,提振些精神气力,小人略尽本分而已。简单的很。”

“寻常?”张奐嘴角扯起一个极淡、几乎看不见的弧度,似笑非笑。

他走过的路,比刘弘吃过的盐都多。

他不再追问,目光转向那口依旧咕嘟作响的大锅,“盛一碗来。”

“是。”

刘弘取过一个粗陶大碗——那碗虽粗陋,却被他洗刷得乾乾净净。大勺探入翻滚的浓汤中,手腕微动,稳稳地舀起一勺。

万幸,他还没有患上后世食堂大妈那个手抖的毛病。

汤汁浓稠,色泽是深沉的琥珀色,其间翻滚著燉煮得恰到好处、呈现出诱人酱色的肉块,细碎的翠绿野菜末点缀其间。

在汉末这个美食荒漠,这等色香味俱全的吃食,实在是难得的佳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