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才是真正的专家(2/2)

“总体上確实还算不错,这两个月电池厂的订单还是比较稳定的,生產车间也从来没有停工过。这套设备是三百万买的,当然只靠工厂的收入还是不够的,我又想办法借了一些钱。”

“又借了一些钱?是从银行贷的款嘛?”

“那倒不是,是从一家合作企业那里借来的。另外我们工厂也准备搬迁了,在开发区那边买了一块一万平米的地……”

“是嘛?看样子这回你真的要好好做出一番事业了,不过你也一定要把控好风险,把步子迈得扎实一些。”

说起来,彭瑞丰其实並不赞成林宇这种借钱经营工厂的方式,因为一旦未来出现什么变数,能否还得上钱都是一个问题。

但彭瑞丰还是对林宇很有信心的,至少从研发能力上来说,宇能电池厂已经超过绝大部分行业內的其他企业了。

郭钧静静的听著两人的谈话,嘴上並没有多说什么,心里却越发的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进入宇能电池厂。

哪怕只是作为林宇的左膀右臂,帮助林宇將企业做大做强,郭钧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过当汽车驶入宇能电池厂后,郭钧还是很快被浇了一盆冷水。

因为宇能电池厂的实际情况確实有些寒酸,相比於郭钧曾经参观过的其他工厂,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差距。

好在工厂未来就会搬迁並扩大规模,这才不至於让郭钧马上改变之前的想法。

大概介绍了一下厂里目前的情况后,林宇便带著两人来到生產车间。

此时生產车间的状態十分忙碌,工人们都在紧张的进行电芯的製备工作。

顺著林宇的指引,他们看到了摆放在工厂角落的多功能惰性气体冷凝系统。

“不愧是工业级的多功能惰性气体冷凝系统,確实要比我们实验室的大出不少啊。”

“那是自然,在新工艺路线下,我们每天需要至少几十公斤的磷酸铁鋰纳米颗粒,实验室级的设备肯定是不够的。”

而林宇购买的设备系统,则拥有日產数百公斤纳米颗粒的能力,即使在新工厂的规模下也是完全够用的了。

林宇將工厂的技术人员们都叫过来,大家互相介绍了一番后,彭瑞丰便开始了技术指导的工作。

大家能够看得出,彭瑞丰確实对这种设备非常了解,非常清晰的介绍了包括设备的启动前准备、运行操作流程、参数监控、异常处理等多个注意事项。

“不愧是奉州大学的材料学教授啊,比之前厂家的技术指导讲得还要详细许多。”

“是啊,厂家的技术指导只是在照本宣科,感觉都未必真正操作过这套系统,但彭教授一看就是拥有很充足经验的专家。”

林宇也有著类似的感觉,见状便连忙组织大家道:

“那我们就趁著有两位专家在,试著把第一批磷酸铁鋰纳米颗粒给製备出来吧。”

朱浩闻言同样点了点头,似乎在听完了彭瑞丰的讲解之后,他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隨后,大家便在彭瑞丰的指导之下,开始了工厂第一次的纳米颗粒製备工作。

林宇有意让朱浩主导这项操作,一方面林宇觉得朱浩有很强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想让朱浩未来继续领导车间的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