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摇篮星与一碗麵(大结局)(1/2)

星火基地的穹顶之下,两股洪流正奔涌向前。

其一,是冰冷的星光与数据的狂潮。巨大的弧形主屏上,代號“摇篮星”的gliese 667cc行星影像,正被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数据流层层剥开。冰蓝的海洋环抱著褐绿相间的广阔大陆,大气层光谱分析仪贪婪地吮吸著来自11.9光年外的光子,將氧气丰度、水汽循环模型、地表温度梯度等参数,化作瀑布般流淌的绿色字符。轨道上,“望舒七號”如同静默的深海巨鯨,持续將这颗希望之星的秘密,通过跨越虚空的雷射束,注入基地沸腾的数据海洋。殖民先遣舰队的龙骨,正在月球船坞的真空熔炉中锻造成型,合金分子在绝对零度与可控聚变高温的淬链下,排列出指向深空的坚韧纹路。

其二,是b7区蒸腾的、带著油烟气与酱香的热浪。被戏称为“摇篮麵馆”的高记復刻店里,人声鼎沸。粗瓷大碗磕碰著合金桌面的脆响,吸溜麵条的满足喟嘆,陈明粗著嗓门招呼熟客的吆喝,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噪音。油亮的枣木擀麵杖在陈明手中翻飞,“嘭嘭”地摔打著麵团,每一次撞击都震落簌簌麵粉,如同新世界扬起的微尘。灶火上,那口传承自高家小院的铁锅从未冷过,酱汁在滚油里“嗤啦”爆响,浓郁的香气霸道地穿透空气净化系统,成为基地最顽固的“精神坐標”。穿著各色制服的人们——工程师、研究员、轨道工人——短暂地摘下理性的面具,在升腾的热气中,让疲惫的灵魂浸入一碗麵的慰藉。

而在这两股洪流交匯的漩涡中心,路白静立如礁。

他面前的全息工作檯上,左边是“摇篮星”详尽到令人目眩的地质构造图,冰冷的数据標註著矿脉、裂谷、潜在的地热能源点。右边,则是b7麵馆的实时监控影像:秦阳化身的那个紫发孩童,穿著明显不合身、沾著油点的旧围裙(高振东那件工装改的),正踮著脚,努力將一大摞洗得发亮的粗瓷碗,摇摇晃晃地码放在消毒柜顶层。笨拙,却一丝不苟。影像一角,实时跳动著由基地心理评估组与效率监测ai联合生成的折线图,冰冷的数据標註著:

麵馆运营后,核心研发部门焦虑指数平均下降37.2%。

非计划性加班时长减少52.8%。

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19.4%。

人员主动流失率趋近於零。

“冗余数据,”路白的声音在空旷的分析室內响起,平静无波,是对著空气,又像是对著某种无形的存在,“情感需求变量与工作效能提升,存在显著非线性正相关。模型擬合度:89.7%,置信区间持续收窄。”

他的目光扫过图表,最终落在影像里秦阳码好的那摞碗上。孩子似乎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转过身,紫水晶般的眼眸下意识地寻找著什么,直到捕捉到监控探头的方向,才抿著嘴,露出一个极其短暂、带著点怯生生的安定感。路白的逻辑核心深处,一组与“秦阳情绪稳定性”相关的参数悄然上调了0.3个百分点。

“首席。”赵嵐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接入,带著一贯的干练,却少了几分往日的绝对冰冷,“『摇篮星』首期生態穹顶城市设计终稿已锁定。中枢智脑核心逻辑架构草案,按您要求,预留了『非量化冗余接口』。”她顿了顿,补充道,“接口协议…参考了b7区麵馆的『高振东行为模型』底层框架。”

路白眼前的数据流微微一顿。“非量化冗余接口”——这是他亲自在星舰智脑架构蓝图上划出的禁区,一个允许“直觉”、“模糊经验”甚至“不合逻辑的坚持”存在的逻辑飞地。框架源头的名字,指向那个早已註销的炸酱麵馆主。

“核准。”路白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他看著屏幕上秦阳小小的身影笨拙地拿起比他手掌还大的笊篱,试图帮陈明捞麵,动作生涩却充满模仿的专注。逻辑核心深处,一组关於“擬人化智能学习速率与情感模块模擬效率”的参数被悄然调用,与秦阳的动作姿態数据进行著毫秒级的比对。

星火基地中央广场。今夜无星,只有基地模擬天幕投下的柔光,如同巨大的乳白色穹庐。广场中央,一座临时搭建的合金平台,正无声地旋转、展开。最终,一颗悬浮的、直径超过十米的“摇篮星”全息投影,在平台上方幽幽亮起。冰蓝的海洋流淌,大陆的脉络清晰可辨,白色的气旋缓缓移动。它不再仅仅是屏幕上的影像,而是触手可及的异乡。

平台下方,黑压压的人群无声匯聚。深空探测部的工程师们穿著笔挺的制服,生態组的学者抱著厚厚的资料板,轨道船坞的工人脸上还沾著冷却液的油渍,b7区麵馆的熟客手里甚至还端著没吃完的、酱汁浓郁的面碗。没有喧譁,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期待,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路白的身影出现在平台边缘。没有聚光灯追隨,他自身就是光源,笔挺的制服在柔光下勾勒出冷硬的线条。他手中没有讲稿,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无数双仰望的眼睛,最终落在那颗悬浮的、生机勃勃的星球上。

“目標星系gliese 667cc。”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广场,平稳得如同宣读实验报告,“行星代號:xc091。依据《深空殖民公约》第7章第3款,赋予其人类新家园候选身份。”冰冷的指令性话语落下,广场陷入更深沉的寂静。命名,是宣告主权,更是赋予灵魂。

路白微微侧身,巨大的全息投票界面在他身后亮起。三个由最高委员会智囊团提出的候选名称,闪烁著理性的光芒:

“希望彼岸”(hope's shore):象徵意义明確,指向性强。

“新星源点”(nova genesis):强调新生与起始,符合殖民精神。

“深蓝摇篮”(cobalt cradle):描述其海洋特徵,隱含庇护之意。

“依据公民赋权法案,最终命名权,交付全体。”路白的声音依旧无波。他退后一步,將平台中心完全让给那颗悬浮的星球和跳跃的投票界面。庞大的计算力开始无声运转,全球公民投票数据流如同星河般涌入,在界面下方匯聚成三条飞速攀升的光柱。

“希望彼岸”的蓝色光柱稳健上升,代表著主流理性与宏大敘事的选择。

“新星源点”的金色光柱紧隨其后,闪耀著开拓者的雄心。

“深蓝摇篮”的绿色光柱起初缓慢,却异常坚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广场上的人群屏息凝神,只有无数手指在个人终端上划动的细微声响。路白的逻辑核心,冰冷地计算著概率模型:“希望彼岸”胜率67.3%,“新星源点”28.1%,“深蓝摇篮”4.6%。

就在此时——

一个清脆的、带著明显稚气的声音,穿透了凝重的寂静,从人群边缘传来:

“爸爸!那个蓝色的球球,好像小宝宝睡的摇篮呀!”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镜湖的石子。说话的是深空探测部首席工程师林涛的女儿,一个刚满五岁、被父亲偷偷带来见证歷史的小女孩。她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小手指著悬浮的星球投影,大眼睛里满是纯真的好奇。

“摇篮……”人群中,有人下意识地低声重复。

“是挺像……”

“看著…安心……”

细碎的共鸣声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仿佛被这声稚嫩的童音唤醒,那条代表“深蓝摇篮”的绿色光柱,陡然加速!如同被注入了生命,它开始疯狂地、不讲道理地向上躥升!瞬间超越了“新星源点”,直逼“希望彼岸”!

路白的逻辑核心,第一次在实时数据流面前,出现了0.5秒的推演延迟。概率模型瞬间崩盘。冰冷的算力无法解析这突如其来的变量——那声来自人类幼崽、未经任何逻辑过滤的、最原始的直觉命名。

最终,绿色光柱以微弱却不可逆转的优势,悍然登顶!

“深蓝摇篮(cobalt cradle)”——获选!

“摇篮星……”巨大的命名结果在星球投影下方点亮,广场在短暂的死寂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没有预演,没有口號,那欢呼声中充满了释然、亲切和一种尘埃落定的归属感。工程师们激动地拥抱,工人用力挥舞著沾著油污的帽子,端著面碗的熟客笑著把汤都洒了出来。林涛把女儿高高举起,小女孩咯咯的笑声在欢呼的浪潮中格外清脆。

路白站在欢呼的海洋边缘,看著那颗被命名为“摇篮星”的星球投影。逻辑核心深处,那个名为“非量化冗余接口”的协议模块,被这汹涌的、源於生命本能的情感数据流,瞬间填满、激活,並强制生成了最高优先级的执行指令。他微微抬手,欢呼声如同被无形的手抚过,渐渐平息。

“殖民舰『家园號』,启航倒计时:72小时。”路白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在“家园”二字上,给予了极其微不可察的、近乎温热的加重,“指令:航行日誌核心標识码,同步更新为『摇篮星』。”

没有激昂的动员,没有宏大的誓言。只有一条冰冷的指令,却如同滚烫的烙印,將亿万人的情感选择,刻入了奔向深空的钢铁方舟核心。

“家园號”起航前夜,星火基地b7区,“摇篮麵馆”打烊后的寂静,被一种奇异的脉动打破。

那枚悬浮在厨房角落、通体流淌温润紫光、核心橘金液態光芒勾勒人形轮廓的晶茧,表面开始浮现细密的、如同蛛网般的橘金色裂痕。裂痕蔓延,越来越密,越来越亮,將整个麵馆映照得如同沐浴在晨曦之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著新绿萌发与恆星诞生般温暖而磅礴的生命气息,伴隨著细微的“咔嚓”声,从茧內瀰漫开来。

路白的身影无声地出现在门口。陈明和几个麵馆的“老人”也感应到什么,披著衣服匆匆赶来,屏息站在路白身后。

“咔嚓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