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啃硬骨头(2/2)

“交给你个重要任务!”路白指著那几块可控硅,“你带两个机灵的青工,想办法给这些『可控龟』穿上『铁马甲』!用能找到的铝板、铜片,设计个散热器,要能牢牢贴住它背面。然后,把它接到那个小模擬炉子的电路里,只接主电路,不接触发!用调压器慢慢加电压,用手摸或者弄个温度计,给我测!看看在多大功率下,不加散热它会冒烟!加上你做的散热器,又能扛住多大功率!用土办法,也要把它的『耐热』底线摸清楚!这关係到我们后面真傢伙的安全!”

“明白!保证摸得清清楚楚,绝不让它冒烟!”傻柱一听任务具体明確,立刻来了劲,拍著胸脯,“不就是给『乌龟』装壳嘛!这活儿实在!比看天书强!”他招呼著两个同样有点懵但很听话的青工,立刻开始翻找材料,叮叮噹噹地敲打起来。实验室里顿时增添了几分热火朝天的“实干”气息。

看著傻柱那边干得热火朝天,王守仁烦躁的心情似乎也平復了一些。他重新拿起资料,对秦淮茹说:“秦科长,咱们也別乾瞪眼了。来,你逻辑强,咱们一起,先把这触发电路的几种可能方案推演一下,把每种方案需要什么元件、可能的风险点列出来。等研究生来了,咱们也好有的放矢地请教。”

“好!”秦淮茹立刻將笔记本推过去。两人头挨著头,开始对著模糊的电路简图,结合王守仁的继电器经验(开关特性)和秦淮茹的逻辑分析,尝试理解这电子开关的“钥匙”该如何製造。铅笔在纸上划过,伴隨著低声的討论和偶尔的爭论。

路白看著眼前这一幕:老专家王守仁放下身段,与心思縝密的秦淮茹合力攻坚;愣头青傻柱用最朴实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散热问题。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他的团队,一支由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组成的队伍,正在用最原始也最坚韧的方式,向未知的技术领域发起衝锋。

困难重重,前路迷茫。可控硅像个沉默的硬骨头,硌得人牙酸。但路白知道,真正的淬链,就在这枯燥的推演、繁琐的测试、无数次的失败和再尝试之中。

他走到窗边,望向翻砂车间方向。巨大的电阻炉正在工作,隱约可见老师傅在炉前挥汗如雨,凭经验手动调节著功率闸把。他仿佛能看到,不久的將来,那粗糙的手闸旁,將安装上一个由可控硅和精密电路组成的“新大脑”。

实验室里,王守仁忽然拍了下桌子,声音带著一丝兴奋:“秦科长!你看这个单结电晶体的弛张振盪电路!如果用它来產生触发脉衝,是不是比直接用三极体放大更简单可靠点?就是这频率稳定性…”

“我看看…”秦淮茹迅速在纸上计算起来。

叮叮噹噹的敲打声,低沉的討论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窗外车间传来的、仿佛永不疲倦的机器轰鸣,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轧钢厂技术革新最初始、也最艰辛的乐章。

炉火已在心中重燃,而啃下可控硅这块“硬骨头”,就是淬链新筋骨的第一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