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寻香临竹坞 匠心融景绘新篇(1/2)
寻香临竹坞 匠心融景绘新篇
晨雾还没散尽,清溪村的石板路上就传来了汽车的引擎声。苏晚站在村口的老樟树下,手里攥著提前画好的手作地图,指尖因期待微微发凉。昨天接到伊莎贝拉的消息,说今天一早会从市区自驾过来,她特意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这里——不仅是为了接人,更是想让伊莎贝拉第一眼就看到清溪最鲜活的模样:竹篱笆上掛著的染布还滴著露水,竹编坊的烟囱飘著轻烟,荷塘里的荷叶托著晨雾,像一幅刚晕染开的水墨画。
“苏!”隨著一声清脆的呼喊,一辆白色的轿车缓缓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露出一张带著笑意的脸庞,栗色的捲髮用一根竹製髮簪挽著,身上穿的亚麻长裙印著淡蓝色的植物纹样,正是伊莎贝拉。她刚推开车门,就被空气中的香气裹住,忍不住深吸了口气,眼里满是惊喜:“这是……栗子壳和竹子的味道?比我想像中还要好闻!”
苏晚笑著迎上去,把手里的竹编书籤递过去——那是小宇特意编的迷你荷款,瓣上还缀著一根细银链:“这是我们村的手作,算是给你的见面礼。沿著这条石板路走,就能看到咱们的竹编坊和染坊,沿途的风景,都是清溪手作的『原料』。”伊莎贝拉接过书籤,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眼神里满是惊嘆:“太精致了!这竹丝比我的头髮还细,居然能编出这么立体的荷。”
两人沿著石板路往里走,晨雾渐渐散开,竹编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周师傅已经在门口劈竹了,竹刀落下的脆响在晨雾里格外清亮。他看到伊莎贝拉,连忙放下手里的竹刀,用布擦了擦手,虽然听不懂法语,却还是笑著比了个“请”的手势。伊莎贝拉走到青石板前,看著码得整整齐齐的楠竹,伸手摸了摸竹皮,指尖划过竹节处的笋衣痕跡,转头对苏晚说:“这些竹子看起来很有生命力,用它们编出来的东西,一定也带著自然的温度。”
周师傅似乎听懂了她的意思,从竹筐里拿出一根刚劈好的细竹丝,递到伊莎贝拉面前。伊莎贝拉接过竹丝,轻轻弯了弯,竹丝柔软却有韧性,鬆开手后立刻恢復了原状。“太神奇了!”她忍不住拿起竹刀,学著周师傅的样子蹲在青石板前,周师傅在旁边耐心指导,教她如何找准竹子的“筋骨缝”。虽然第一次劈竹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当竹刀切入竹节,听到那声清脆的“咔”响时,伊莎贝拉兴奋得像个孩子,举著劈好的竹丝朝苏晚挥手:“你看!我也能劈出竹丝了!”
从竹编坊出来,染坊的香气已经飘了过来。王婶正站在陶缸前,搅拌著刚熬好的栗子壳染料,浅褐色的染料表面泛著细密的油,像清晨荷塘里的露珠。看到伊莎贝拉,王婶连忙停下手里的木桿,用毛巾擦了擦围裙上的染料痕跡,笑著说:“来得正好,刚熬好的染料,要不要试试染布?”
伊莎贝拉眼睛一亮,立刻点头。王婶从旁边拿起一块米白色的坯布,递给她,又教她如何將坯布完全浸入染料,如何轻轻搅动让顏色均匀渗透。伊莎贝拉小心翼翼地拿著坯布,慢慢放进陶缸,米白色的布料瞬间被浅褐色的染料吞没,只留下她的手指露在外面。“这染料的味道太特別了,”她凑近陶缸闻了闻,“不是化学染料的刺鼻味,而是像秋天的森林,温暖又安心。”
王婶笑著解释:“这栗子壳是后山老栗子树结的,得晒够三个月,再用柴火慢慢熬,熬足六个时辰,色素才能全出来。染布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在六十五度,多一度少一度,顏色都不一样。”她说著,指了指旁边搭在竹竿上的染布,浅咖色、深褐色、米黄色,每一块布的顏色都带著自然的渐变,像夕阳下的荷塘,层次分明。
伊莎贝拉走到染布前,伸手轻轻抚摸,布料柔软却不失挺括,染料已经完全渗进纤维里,指尖没有留下任何顏色。“我之前在巴黎看到的荷染手袋,就是用这种布做的吧?”她转头问苏晚,得到肯定的答覆后,眼里的惊喜更甚,“摸过实物才知道,这种布的质感比照片里好太多了,贴在皮肤上一定很舒服。”
正说著,张嫂带著两个绣娘从绣坊走过来,手里拿著刚绣好的荷暗纹坯布。浅墨绿的丝线在浅咖色的布面上勾勒出荷的轮廓,瓣的阴影处用针脚的疏密表现,远看就像真的荷落在布上,连瓣上的露珠都仿佛能滴下来。伊莎贝拉看到坯布,立刻走了过去,凑得很近,仔细看著上面的针脚:“这些针脚太细腻了,就像机器绣的一样,但比机器多了温度。”
张嫂闻言笑了:“这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绣一朵荷要两个时辰,针脚得匀,丝线得顺,不然就会歪歪扭扭。”她拿起一根绣针,在坯布上轻轻挑了挑,丝线微微翘起,露出下面的布纹:“你看,我们用的丝线是桑蚕丝,染的是荷叶的顏色,洗了也不会掉色,还会越洗越亮。”
本书首发 追书就上 101 看书网,?????????s??.???超实用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伊莎贝拉接过绣针,试著在坯布上绣了几针,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但还是认真地绣完了一片小小的瓣。“原来绣荷这么难,”她放下针,感慨道,“每一件荷染作品,都藏著这么多心血。我之前还担心,把荷染布用在服装上会不够精致,现在看来,完全不用担心——这种手作的质感,正是我想要的。”
上午的时光在参观和体验中很快过去,苏晚带著伊莎贝拉去了后山的竹林和荷塘。沿著石板路往上走,两旁的楠竹长得笔直,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伊莎贝拉走在竹林里,不时伸手触摸竹叶,听著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脸上满是放鬆的笑容:“这里太安静了,空气也很好,难怪能做出这么有温度的手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