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春归清溪谱新曲 非遗薪火向远方(2/2)

“苏晚姐,这块田能种多少株荷啊?”李娟拿著锄头,在田里翻土,额头上渗著细汗。苏晚蹲下来,量了量田的尺寸:“大概能种五十株,够游客分批体验了。你跟王婶说下,下周就可以准备荷苗了,等三月初就能种。”

正说著,陈阳骑著电动车过来,车筐里放著几个捲轴:“苏晚姐,春季汉服的染布样板好了,您看顏色对不对?”他把捲轴展开,染好的布料在阳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樱粉配秋荷绿的布上印著樱荷纹,淡蓝布上印著柳丝荷纹,浅粉布上印著芦苇图案,每一块都精致得像画。

“顏色太正了!陈阳,你这设计和染色手艺越来越好了。”苏晚拿起一块樱荷纹布料,在手里晃了晃,布料轻盈飘逸,“赶紧给北京那边寄过去,让他们確认下,没问题就可以批量染布了。”

三月初的一个清晨,春播体验区迎来了第一批游客。二十多个穿著休閒装的游客跟著村民们下田,手里拿著荷苗,小心翼翼地插进泥土里。一个戴眼镜的阿姨一边种,一边跟身边的同伴说:“没想到种荷这么讲究,要把根埋深点,叶子还要露在水面上。”

村民张大叔在旁边指导:“没错!埋浅了根会飘起来,埋深了叶子长不出来。等夏天荷开了,你们再来,就能看到自己种的荷了。”游客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自己种荷的过程。

种完荷,游客们跟著王婶去荷染工坊,用刚采的藕尖熬製浅色染料,体验“春季轻染”。王婶教大家把白布泡在藕尖熬的染料里,再用樱瓣做拓印:“藕尖染的顏色浅,配上樱拓印,又清新又好看,做手帕正好。”

游客们跟著操作,有的把樱瓣摆成心形,有的摆成圆形,染出来的手帕各有特色。一个年轻姑娘举著自己的手帕,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染布,太有意义了!回去要好好珍藏。”

中午,张婶给游客们准备了春季特餐——藕尖炒腊肉、莲子羹、荷酥,还有用新采的荷叶泡的茶。游客们坐在荷塘边的竹棚下吃饭,看著田里的荷苗,闻著荷香,纷纷说:“这顿饭吃得太舒服了,比城里的大餐还香!”

下午,游客们跟著周师傅学编竹编小篮子,用的是刚劈好的新竹篾,带著淡淡的竹香。周师傅教大家编“春荷篮”,篮子底部是圆形,侧面编著荷叶的纹路,提手处还编了一朵小荷。“编的时候手要稳,竹篾要拉紧,不然篮子会松垮。”周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游客们学得认真,虽然编出来的篮子有大有小,但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傍晚送走游客后,苏晚回到民宿,刚坐下喝了口茶,手机就响了。是省文旅集团的李总监打来的:“苏晚女士,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的『清溪非遗春季专线』被评为省级精品旅游线路了,下个月要在省旅游博览会上做重点推广,您准备下发言稿,到时候要上台分享经验。”

苏晚惊喜地站起来:“真的吗?太好了!谢谢您,李总监。发言稿我会儘快准备好,肯定不会辜负集团的期望。”掛了电话,她忍不住跟许朗分享这个好消息,许朗也很开心:“这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清溪村的非遗会被更多人知道。”

接下来的日子,清溪村更忙碌了。荷染工坊里,王婶带著大家批量染春季汉服布料,染好的布料掛在竹架上,像一片彩色的荷塘;竹编作坊里,周师傅带著村民们赶製非遗展的竹编荷塘摆件,细竹篾在他们手里翻飞,渐渐变成舒展的荷叶、挺立的荷;陈阳则忙著设计旅游博览会的宣传海报,把清溪村的春景和非遗项目都画了进去。

四月初,省旅游博览会如期举行。苏晚带著王婶、周师傅、陈阳一起去参展,还带去了荷染汉服、竹编荷塘摆件、春季文创產品。清溪村的展位前挤满了人,大家对秋荷染汉服讚不绝口,对竹编荷塘摆件更是爱不释手,还有不少旅游公司和文创品牌来洽谈合作。

上台分享经验时,苏晚看著台下的观眾,心里满是感慨:“清溪村的非遗能有今天,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坚守和努力,也离不开省文旅集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全村参与的非遗產业;从单一的荷染、竹编,到融合旅游、文创的综合项目,靠的就是对非遗的热爱,和对创新的坚持。未来,我们会继续把清溪村的非遗做精、做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让非遗薪火代代相传。”

她的话贏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不少观眾举手提问,有的问如何学习荷染,有的问如何加盟清溪村的非遗项目,苏晚都一一耐心解答。博览会结束后,清溪村接到了十几个合作订单,还有几所大学想跟清溪村合作建立“非遗研学基地”。

回到清溪村的那天,村民们在村口掛起了欢迎的横幅,还准备了荷酥和荷叶茶。王婶拉著苏晚的手,笑著说:“苏晚,你真棒!把咱们村的非遗带到省里去了,让更多人知道了清溪村。”周师傅也说:“以后咱们的非遗项目会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好。”

苏晚看著眼前熟悉的荷塘,看著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春天的清溪村,荷叶已经抽出新绿,荷苞在水里亭亭玉立,远处的稻田泛著嫩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清溪村的非遗之路还有很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带著对非遗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就一定能让清溪的荷香飘得更远,让非遗薪火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那天晚上,苏晚在日记本上写下:“清溪的春天,不仅是草木的新生,更是非遗的新生。我们用双手编织梦想,用热爱守护传承,未来的日子,定会像这春日荷塘一样,绽放出更美的光彩。”窗外的月光洒在荷塘上,映出粼粼的波光,荷香伴著晚风飘进屋里,像一首温柔的歌,诉说著清溪村的故事,也预示著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