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国际邀约催新艺,荷乡同心筑匠心(2/2)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忙著准备国际展的作品和图文资料。周师傅的“清溪荷塘全景”竹编已经编了三分之一——他把村口的老槐树、荷塘边的茶棚、体验馆的竹编棚都编了进去,连村里的小黄狗都编得惟妙惟肖,用细竹丝做的尾巴还能轻轻晃动。

有天编到深夜,周师傅的眼睛有点,不小心把竹丝编错了位置。他懊恼地想把竹丝拆开,却发现拆了会断更多竹丝。“这可咋整?”周师傅急得直搓手,这部分已经编了三天,要是重来,肯定耽误进度。

刚好阿杰来送荷叶茶,看到周师傅的样子,赶紧说:“周师傅,您別急,我上次跟您学编竹编,记得您说过,编错了可以改成小图案。您看这错的地方,能不能改成一朵小荷?”周师傅眼睛一亮,赶紧拿起细竹丝,顺著错的位置编,没一会儿,一朵小小的荷就编好了,正好在老槐树的树底下,像真的长在那儿一样。

“阿杰,你可帮了大忙!”周师傅笑著说,“这小荷加得好,比原来还好看。看来做手作,不仅要守艺,还得会灵活变通。”阿杰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跟您学的,您教我的时候,不就常说『手作无定法,有心就好』嘛。”

王婶的“荷乡十二时辰”蓝染布也进展顺利。她染完了寅时、卯时、辰时的布,每一块都有不同的顏色和图案——卯时的布用朝阳晒过的荷梗染,顏色深点像朝霞;辰时的布用带露珠的莲蓬壳染,顏色里带著点金黄。

可染巳时的布时,却出了点意外——染料缸里的水不小心洒了,剩下的染料不够染一整块布。“这可咋整?巳时的布要染正午的荷塘,顏色得浓,剩下的染料不够。”王婶急得直跺脚,小雨和朵朵也跟著慌了,到处找染料桶,希望能多找出点染料。

刚好村里的李嫂来送荷,看到这情景,笑著说:“他婶子,你忘了?正午的荷塘,不只有深青的荷叶,还有浅黄的荷瓣呀!咱们可以把布分成两半,一半用剩下的染料染荷叶,一半用荷汁染瓣,拼在一起,不就是正午的荷塘嘛。”

王婶一拍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她赶紧让朵朵去采新鲜的荷,榨成汁,和剩下的染料一起用。没一会儿,巳时的布就染好了——一半深青像荷叶,一半浅黄像荷,拼在一起,像把正午的荷塘缩在了布上,阳光照在布上,顏色还会轻轻变,格外神奇。

陈爷爷的“荷乡童趣”木艺也快完成了。他雕好了捉蜻蜓的小男孩、採莲蓬的小姑娘、追蝴蝶的小狗,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可雕最后一个“荷塘边讲故事”的木牌时,却发现木片上有个小裂纹——这是用老樟木的边角料做的,之前没注意,雕到一半才发现。

“陈爷爷,这木牌废了吗?”朵朵蹲在旁边,眼里满是可惜——这个木牌要雕老支书给孩子们讲手作故事的场景,她期待了好几天。陈爷爷摸了摸木片,笑著说:“不废,咱们把这裂纹改成荷塘的水波纹,你看,这样老支书就像坐在荷塘边讲故事,更有感觉了。”

他拿起刻刀,顺著裂纹慢慢刻,没一会儿,裂纹就变成了一圈圈水波纹,还能看到里面的小鱼在游。“太好看了!”朵朵拍著手喊,“陈爷爷,您太厉害了,什么小瑕疵到您手里,都能变成好东西。”陈爷爷笑著摸了摸她的头:“手作就是这样,没有完美的作品,只有用心的作品。”

三天后,图文资料终於完成了。苏晚把照片和文字整理好,列印出来装订成册——封面用的是蓝染布,上面印著“清溪荷韵·手作传承故事”,是周师傅用竹丝嵌的字;里面的照片,有大家做手作的瞬间,有村里的荷塘美景,还有老支书笔记本里的老照片;文字部分,写了清溪村手作几十年的传承歷史,还有“荷塘四季”“荷乡十二时辰”“荷乡童趣”作品的创作故事,每一个字都透著温情。

许朗把资料发给国际展组委会,没一会儿就收到了回復——工作人员说,资料非常好,尤其是那些带著晨露、木屑、染料的照片,还有老竹刀、旧笔记本的细节,特別打动人,组委会已经决定把清溪村的展区设在国际展的核心位置,还会安排专人讲解他们的手作故事。

“太好了!”大家聚在荷塘边,拿著手机看回復,都激动得拍手。周师傅握著父亲传下来的竹刀,眼里满是泪光:“我爹要是知道,咱们村的竹编能去国际展,肯定会高兴的。”王婶也擦了擦眼角:“咱们的蓝染,终於能让外国人看到了,这是咱们全村的骄傲。”

傍晚,村里的广播响了——老支书在广播里说,清溪村的手作要去国际展,是全村的大喜事,邀请大家明天晚上在荷塘边摆流水席,一起庆祝,还要商量怎么帮著准备国际展的作品。

消息一播,村里立刻热闹起来。张婶早早地去荷塘采荷叶,准备做荷叶包饭;李嫂去磨麵粉,要做荷糕;村里的年轻人则忙著搭流水席的桌子,用竹编桌布铺好,还在桌边掛了蓝染小方巾;孩子们则在荷塘边扎荷灯,准备明天晚上点亮,像撒满池的星星。

月光又洒在荷塘上,大家坐在竹编椅上,聊著国际展的期待——周师傅想在展会上教外国人编小竹鱼,让他们感受竹编的魅力;王婶想带些新鲜的荷叶和板蓝根,现场演示蓝染;陈爷爷想把朵朵雕的小木荷也带去,让外国人看看,手作传承要从孩子抓起。

许朗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清溪村的手作能走到今天,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全村人的同心协力——有老匠人的坚守,有年轻人的传承,有孩子们的热爱,还有每一个村民的支持。而这次国际展,不仅是展示手作的机会,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匠心的机会,看到中国人对老手艺的热爱与坚守。

荷塘里的荷灯亮了起来,映著每个人的笑脸。大家喝著荷叶茶,吃著荷,笑声在荷塘上空迴荡,像一首温暖的歌。每个人都知道,清溪村的手作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这篇章里,有荷香,有匠心,有团结,还有走向世界的期待。而这一切,都会像荷塘里的荷,年復一年,用最美的姿態,诉说著属於清溪村的温情与力量,也诉说著属於中国乡村的守艺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