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市集筹备多暖意,匠艺巧解定製难(1/2)

清溪荷韵·第324章 市集筹备多暖意,匠艺巧解定製难

晨光刚漫过荷塘的荷叶,周师傅就坐在竹编棚下的老竹椅上,手里攥著块磨得发亮的竹模板。模板上刻著江南文创要求的“荷韵”logo,线条细得像髮丝——昨天江南文创突然发来消息,说要在两百个竹编荷掛件上印上这个logo,月底交货的日子不变,这可让周师傅犯了难。

“周师傅,这模板刻得咋样?”阿杰端著碗荷叶粥走过来,粥碗里飘著片嫩荷瓣,“苏晚姐说,要是手工印太费劲,咱们可以去镇上借个小型印机,可您又说手工印的有温度。”周师傅接过粥碗,没急著喝,而是用指尖蹭了蹭模板上的纹路:“机器印的太板正,少了点手作的灵气。你看这荷掛件,每一片瓣的编法都不一样,logo也得手工印,才配得上。”

他说著,从竹筐里拿出个刚编好的荷掛件,在背面涂了点调好的米浆——这是王婶教的法子,用米浆混著靛蓝染料,既不容易掉色,又能透出竹编的纹理。周师傅把模板扣在掛件背面,用小木槌轻轻敲了敲,揭开模板时,“荷韵”两个字清晰地印在竹编上,边缘还带著点竹丝的毛边,反而显得格外生动。

“成了!”阿杰忍不住拍手,“周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周师傅笑了笑,把印好的掛件放在竹筛里晾乾:“还得再试几个,掌握好染料的浓度,不然有的深有的浅,不像话。”说著,又拿起一个掛件,重复著涂浆、扣模板、敲印的动作,阳光透过竹编棚的缝隙落在他手上,把每一个动作都镀上了暖光。

另一边的蓝染工坊里,王婶正带著小雨和几个姑娘给白布印荷塘图案。染料是用板蓝根和荷汁调的,顏色比平时浅一些,印在白布上像蒙了层薄雾。“大家印的时候要轻,图案要对齐布的中线,不然染出来的方巾会歪。”王婶拿著木刮板,在一块白布上慢慢刮著染料,“这布是给美术馆订单准备的,一百五十块,一块都不能出错。”

小雨手里的刮板突然滑了一下,染料在布角晕开一小块。她脸瞬间红了,著急地说:“王婶,这布废了……”王婶走过去看了看,笑著拿起剪刀,沿著晕开的边缘剪了个小荷形状:“这不废,咱们把这里改成荷边,反而更別致。你看,手作就是这样,有点小意外,反而能出巧思。”

小雨看著王婶手里的布,眼里重新亮起来:“真的!这样比原来还好看!”她赶紧拿起另一块白布,更认真地印起来,连呼吸都放轻了。旁边的姑娘们也跟著学,要是不小心印歪了,就想著改成小荷叶、小莲蓬,没一会儿,蓝染架上就掛满了带著“小惊喜”的方巾,靛蓝色的图案在晨光里,像把荷塘的一角缩在了布上。

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木屑堆得像座小丘。他正给美术馆订单的木艺书籤刻“清溪荷韵”四个字,每一笔都刻得格外认真——书籤的木片是用老樟木削的,带著淡淡的木香,刻字时得顺著木纹走,不然容易劈岔。“陈爷爷,我来帮您磨书籤吧!”朵朵背著小书包跑进来,手里还拿著昨天刻好的小木荷,“李老师说,今天上完手作课,就可以帮著您准备市集的木艺材料了。”

陈爷爷放下刻刀,笑著把磨好的书籤递给朵朵:“好啊,你把这些书籤的边角再磨磨,要像鹅卵石一样光滑,不能扎手。”朵朵点点头,坐在小竹凳上,拿著细砂纸轻轻打磨书籤,小胳膊绷得直直的。陈爷爷看著她认真的样子,从工具箱里拿出块小樟木片,悄悄画了个小荷的轮廓——这是要给朵朵的,昨天她刻坏了一块木片,还偷偷抹了眼泪。

上午十点,江南文创的张总监带著两个设计师来了。他们刚走进体验馆,就被竹编棚下印好的荷掛件吸引了:“这logo印得太有感觉了!比我们设计图上的还好看!”张总监拿起一个掛件,指尖蹭著竹编上的纹路,“手工印的就是不一样,带著竹丝的质感,机器根本做不出来。”

周师傅笑著说:“这掛件的荷瓣,每一片都是手工编的,有的宽点,有的窄点,就像荷塘里的荷,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logo用米浆混著染料印,既结实,又不挡竹编的纹路。”张总监点点头,又走到蓝染区,看到那些带著“小惊喜”的方巾,忍不住拿起一块:“这荷边是故意做的?太別致了!”

王婶走过来,把小雨印错又改好的方巾递过去:“这是孩子不小心印歪了,我们改成了荷边。手作嘛,难免有小意外,改改就是新样。”张总监接过方巾,仔细看著:“这种『不完美』才是手作的魅力!我们连锁店的橱窗,就要摆这种有故事的手作。”

苏晚趁机拿出市集的筹备方案:“张总监,下个月咱们村要办手作市集,想邀请江南文创来设个展位,既能展示你们的文创產品,也能跟其他手作艺人交流,您看行吗?”张总监眼睛一亮:“当然行!我们正想找机会推广『荷韵』系列,市集是个好机会!我回去就安排人,再带些定製的文创周边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