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艺展省馆引讚嘆,赛夺佳绩耀荷乡(2/2)

“这竹编屏风上的『四季荷』太逼真了!你看这『冬荷』上的残雪,好像一摸就能掉下来!”一个观眾指著屏风,跟身边的人感嘆。另一个观眾则盯著蓝染长卷:“这渐变顏色太自然了,比机器染的好看多了,手工的就是不一样。”还有的观眾趴在玻璃柜前,看木艺摆件上的白鷺:“这白鷺的翅膀还能晃!太灵动了!”

体验区更是热闹。周师傅的竹编台前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想学编小荷;王婶的扎染区,体验者的白布在染料缸里泡得五顏六色;陈爷爷的木艺区,每个人都拿著小木片,认真地刻著荷。小兰则忙著给观眾倒荷叶茶,分荷:“大家慢慢体验,喝点茶歇会儿,尝尝咱们村的荷。”

中午的时候,省文旅局的领导来巡展,走到清溪村的展位前,停下了脚步。“这几件作品很有乡村特色啊!”领导指著竹编屏风,“把荷塘的四季都编出来了,既有传统手艺,又有生活气息,很好!”许朗连忙介绍:“这是我们村的周师傅、王婶和陈爷爷做的,他们都是做了几十年手作的老匠人。”

领导握著周师傅的手:“老匠人辛苦了!现在就需要你们这样的手艺人,把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手作的美。”周师傅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领导又尝了尝荷叶茶和荷:“这茶和也很有特色,把清溪村的味道带出来了,展览办得很用心。”

下午,文创大赛的评审开始了。清溪村的三件作品被送到评审室,和其他地区的手作作品一起接受评审。评审们围著《荷塘四季图》竹编,仔细看著每一处细节:“这竹丝劈得细如髮丝,『四季荷』的色彩搭配也很讲究,春嫩、夏浓、秋黄、冬素,很有层次感。”

看到《荷韵长卷》蓝染时,评审们忍不住称讚:“这渐变顏色控制得太好了,从浅蓝到深蓝,过渡得像流水一样自然,还有这拓印的荷纹,每一朵都不一样,很有自然之美。”评审组长拿起《荷塘情趣》木艺摆件,轻轻拨了拨白鷺的翅膀:“这摆件很灵动,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樟木根的底座也很有韵味,把乡村的荷塘情趣都表现出来了。”

评审结束后,刘策展人悄悄告诉许朗:“你们的作品很受评审认可,大概率能拿奖,明天颁奖仪式就知道结果了!”许朗赶紧把消息告诉三位老师傅,周师傅手里的竹丝差点掉在地上:“真的?那太好了!”王婶眼里泛起了泪光:“咱们的手艺,终於被更多人认可了!”

当天晚上,许朗接到了小敏的电话,电话里满是兴奋:“许哥!村里的体验馆今天来了好多游客,都是看了美术馆展览的新闻来的!还有人预定了下个月的团建,说要带员工来体验手作!”许朗笑著说:“太好了!你们好好接待,等我们回去给你们带好消息!”

第二天的颁奖仪式在美术馆的报告厅举行。来自各地的手作艺人都坐在台下,周师傅、王婶、陈爷爷坐在第一排,手里紧紧攥著衣角,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接下来,颁发本次文创大赛的金奖!”主持人的声音响起,“获得金奖的是——清溪村手作团队的《荷塘四季图》竹编、《荷韵长卷》蓝染、《荷塘情趣》木艺摆件!”

听到名字的那一刻,周师傅、王婶、陈爷爷都愣住了,隨即激动得站起来。许朗和小兰赶紧扶著他们上台,省文旅局的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金奖证书和奖盃。周师傅接过证书,声音有些哽咽:“谢谢大家!这奖盃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清溪村所有人的!我们会继续做手作,把老手艺传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观眾都站起来鼓掌。刘策展人笑著对许朗说:“恭喜你们!实至名归!”

颁奖仪式结束后,很多媒体围上来採访。记者问周师傅:“您做竹编这么多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周师傅说:“我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喜欢竹编,让年轻人愿意学竹编,把这手艺传下去,不辜负祖宗的心血。”记者又问王婶:“您以后还会继续染蓝染吗?”王婶点头:“会!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染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乡村的蓝染有多美!”

下午,展览继续开放,清溪村的展位前更热闹了。很多观眾都是衝著金奖作品来的,有的还专门来体验手作,想亲手做一件“清溪荷韵”的手作带回家。一个观眾买了一套木艺书籤,激动地说:“这是金奖作品的同款,太有纪念意义了!我要送给朋友,让他们也知道清溪村的手作有多好!”

傍晚闭馆时,小兰算了算,今天卖出了两百多件手作,收到了一百多个定製订单。“许哥,咱们的手作太受欢迎了!”小兰拿著订单,笑得合不拢嘴。许朗点点头:“这都是三位老师傅的功劳,是他们的匠心,让清溪村的手作被更多人喜欢。”

展览结束的前一天,刘策展人找到许朗:“你们的作品反响特別好,美术馆想跟你们长期合作,把你们的手作放在美术馆的文创店卖,你们愿意吗?”许朗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太谢谢您了!”刘策展人笑著说:“应该是我们谢谢你们,能给美术馆带来这么好的手作。”

离开美术馆的那天,很多观眾都来送行。之前学编荷的小姑娘抱著自己编的荷,送给周师傅:“爷爷,这个送给您,谢谢您教我编荷!我以后还会去清溪村看您!”周师傅接过荷,眼里满是温暖:“好,爷爷在村里等你。”

汽车驶离市区时,三位老师傅看著窗外,手里攥著金奖证书和奖盃。周师傅说:“回去后,我要教村里的年轻人编『四季荷』,让他们把这手艺学好。”王婶则说:“我要染更多的蓝染布,不仅做方巾,还要做衣服、做窗帘,让清溪村的蓝染走进更多人的家。”陈爷爷则看著手里的木艺摆件:“我要把老樟木根都找出来,雕更多的荷塘摆件,让更多人看到清溪村的美。”

汽车一路往清溪村驶去,车厢里满是欢声笑语。许朗看著三位老师傅开心的样子,心里知道,清溪村的手作故事,又写下了最精彩的一页。而这一页,不仅有匠人的坚守,有成功的喜悦,更有老手艺传承的希望——像荷塘里的荷,年復一年,绽放著最美的光彩,香飘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