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样品初成迎考察,市集蓝图渐清晰(1/2)
清溪荷韵·第314章 样品初成迎考察,市集蓝图渐清晰
夜色里的清溪村,荷风裹著草木的清香漫过街巷,手作工坊的灯还亮著最后一盏。周师傅戴著老镜,手里攥著细竹丝,在竹编篮的边缘来回穿梭——那是给企业定製的团建伴手礼篮,要把对方的logo编在侧面。竹丝在他指间灵活翻飞,原本零散的竹条渐渐显露出规整的纹路,logo的轮廓从模糊到清晰,像藏在竹影里的小印章。
“周师傅,您歇会儿吧,都快十点了。”许朗端著一杯温热的荷叶茶走进来,放在工坊的石桌上。周师傅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沾了点竹屑,却笑得满足:“没事,这篮子得赶在明天样品组装前弄好,可不能耽误事儿。你看这logo编得咋样?会不会太浅了?”他把竹篮递过去,指尖轻轻点在编织好的图案上。
许朗拿起竹篮仔细看,竹丝的顏色深浅搭配得刚好,logo的线条流畅又挺括,连边角都处理得圆润光滑:“您这手艺没话说!明天把蓝染方巾、荷这些装进去,肯定特別像样。对了,陈爷爷那边的木艺书籤都做好了吗?”
“早做好了!”周师傅放下竹丝,喝了口荷叶茶,“下午我路过陈爷爷的工坊,看见他正给书籤拋光呢,每个上面都刻了不一样的荷,有的是苞,有的是全开的,精致得很。张婶的荷也分装好了吧?我听林溪说,她用新鲜荷叶包的时候,还特意选了带露珠痕跡的,看著更鲜灵。”
许朗点点头,心里暖烘烘的。这几天村里的人像是拧成了一股绳,每个人都把伴手礼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王婶为了让蓝染包装布更贴合竹篮尺寸,连夜改了三次裁剪图纸;林溪除了线上宣传,还特意查了文创店的偏好,在样品卡片上印上了荷塘的手绘图案;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陈爷爷,都主动提出给木艺梳子加刻荷纹,说这样“更有清溪村的味儿”。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手作工坊的展示区就热闹起来。王婶抱著叠得整整齐齐的蓝染布走过来,靛蓝色的布料上,白色荷纹在晨光里透著柔和的光:“许朗,你看看这布,我昨天又重新固了色,水洗也不会掉。装伴手礼的时候,用这块布把木书籤和梳子包起来,又好看又防潮。”
苏晚正蹲在地上摆荷的试吃装,闻言抬头笑:“王婶想得真周到!我刚才跟张婶商量了,每个伴手礼里除了荷,再放一小包荷叶茶,都是今年新采的鲜叶烘的,泡出来满是荷香。”她拿起一个竹编篮,先铺上周师傅编好的內衬,再放上蓝染布包著的木艺品,最后摆上荷和荷叶茶,一套“清溪荷韵”伴手礼瞬间就有了模样——竹的清、布的雅、木的温、的甜,全裹在荷香里。
“太好看了!”林溪举著手机拍个不停,“我得赶紧发个朋友圈,让大家看看咱们的样品。对了,文创店的老板今天下午到,咱们要不要在村口摆个小展架?把这些样品摆出来,让他一进村就能看见。”
许朗想了想,点头同意:“行!再找几个村民帮忙,把工坊周围的小路扫乾净,在路边掛些蓝染布和竹编掛件,让老板感受下咱们清溪村的氛围。苏晚,你等会儿跟李老师联繫下,確认下下个月体验课的时间,顺便把学生伴手礼的定製需求记下来,別跟企业订单弄混了。”
苏晚刚拿出手机,就看见李老师发来的消息,附带了一张学生名单:“李老师说,第一批体验课定在下周六,一共三十个学生,想让每个孩子都做一个小竹编掛件,再带走一套迷你伴手礼。还说学校已经把课程费用打过来了,让咱们放心准备材料。”
“太好了!”王婶手里的蓝染布差点滑掉,“那我今天再染一批小方巾,让孩子们也试试扎染,自己做的东西带回去才更有意义。”周师傅也跟著说:“我上午把竹条削好,下午教孩子们编简单的荷掛件,保证他们一学就会。”
大家正忙著,村口突然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林溪探头往外看,兴奋地喊道:“来了来了!文创店的老板到了!”许朗和苏晚赶紧迎出去,就见一辆白色的轿车停在村口,一个穿著浅蓝色衬衫的男人从车上下来,手里提著一个公文包,脸上带著温和的笑。
“您好,我是市文创店的张经理。”男人主动伸出手,“早就听说清溪村的手作有名,今天终於能来看看了。”许朗握著他的手,热情地说:“张经理您好,欢迎来清溪村!我们特意准备了样品,带您去工坊看看?”
张经理跟著许朗往工坊走,路上忍不住打量四周——路边的竹竿上掛著蓝染布,风一吹,靛蓝色的布料轻轻晃动,上面的荷纹像是活了过来;荷塘里的荷正开得旺,粉色的瓣沾著露珠,空气里满是荷香。“你们村的环境真好,难怪能做出这么有灵气的手作。”张经理忍不住感嘆。
本书首发 追书认准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到了工坊,张经理一眼就看到了展示区的伴手礼。他拿起一个竹编篮,仔细摸著竹编的纹路,又打开蓝染布,看到里面的木艺书籤时,眼睛瞬间亮了:“这书籤上的荷纹刻得真精细,连瓣的脉络都能看清。还有这荷,用荷叶包著真特別,闻著就甜。”
张婶连忙递上一块荷:“张经理,您尝尝,这是用咱们村的荷叶和冰做的,没加添加剂,甜而不腻。”张经理接过尝了一口,点点头:“好吃!有淡淡的荷香,比外面卖的果清爽多了。你们这伴手礼做得很用心,每一样都有清溪村的特色,要是放在我们文创店卖,肯定受欢迎。”
许朗趁机拿出產品规划:“张经理,这是我们的產品清单,除了伴手礼,还有单独的蓝染方巾、竹编收纳筐、木艺梳子,都是村民们手工做的。要是合作顺利,我们还能根据季节更新產品,比如秋天做桂味的,冬天做竹编暖手宝。”
张经理翻看著规划,越看越满意:“你们考虑得很周全。我这次来,本来还想看看你们的手作过程,没想到你们直接把工坊收拾得这么整齐,还让我体验了扎染。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手作很多,但像你们这样有温度、有特色的不多。我回去就跟公司申请,儘快跟你们签长期合作合同,爭取下个月就能把產品摆进店里。”
大家一听,都激动得不行。王婶拉著张经理的手,哽咽著说:“张经理,太谢谢您了!我们这些老手艺能走出清溪村,全靠你们帮忙。以后我们肯定好好做,不辜负您的信任。”张经理笑著说:“这是你们自己的手艺好,我只是给你们搭个桥。对了,你们说的市集什么时候办?到时候我一定来捧场。”
“爭取下个月办第一次!”许朗赶紧说,“我们已经找了搭建师傅,下周就来出设计图。市集就设在工坊旁边的空地,周围都是荷塘,到时候会搭竹编摊位,还会请村民表演手作技艺,让游客能边看边买。”
张经理点点头:“这个想法好!既能卖產品,又能宣传手作文化。要是需要帮忙,比如联繫市里的媒体报导,隨时跟我说。”
送走张经理后,大家都鬆了口气,脸上却满是干劲。许朗看著手里的合作意向书,笑著说:“咱们的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生產,准备市集的搭建。苏晚,你下午跟搭建师傅对接下,让他们儘快出设计图;林溪,你继续在网上宣传市集,看看能不能吸引更多游客;王婶、周师傅、陈爷爷、张婶,你们还是按之前的分工,保证產品质量,別著急赶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