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荷风引客至,手作续新篇(1/2)

清溪荷韵·第312章 荷风引客至,手作续新篇

初夏的清溪村,彻底被荷香裹住了。荷塘里的荷尽数绽放,粉的、白的瓣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地铺满水面,风一吹,荷叶翻涌成绿浪,荷在浪里轻轻晃,连空气里都飘著清甜的香气。手作工坊的院子里,王婶新染的蓝染布晾在竹竿上,靛蓝色的布料映著墙外的荷,像把一汪荷塘搬进了院子。

这天清晨,许朗刚打开工坊的门,就见村口停著几辆大巴车,林溪正举著手机跑过来,脸上带著急又兴奋的神色:“许哥!苏晚姐!研学团的老师又带了两批游客来,说上次孩子们回去后都在夸清溪村,家长们都想来体验手作!”

苏晚连忙放下手里的木梳,跟著许朗往村口走。远远就看到游客们拎著行李,围著研学团的李老师问东问西:“李老师,这里的蓝染课真的能自己染方巾吗?”“听说周爷爷的竹编特別厉害,能教我们编荷篮吗?”李老师笑著指著许朗和苏晚:“这两位是清溪村的负责人,你们有什么问题问他们就行,保证让大家玩得开心、学得尽兴!”

许朗快步上前,笑著招呼:“欢迎大家来清溪村!咱们的手作体验课分了三个区域,蓝染、竹编、木艺,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三个都体验。民宿已经收拾好了,先跟我去放行李,休息一会儿咱们就开始体验课。”

游客们跟著许朗往民宿走,路上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荷塘边的竹编小桥上,几个村民正提著竹篮採莲蓬;手作工坊的门口,周师傅坐在竹编架前编荷掛件,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张婶的食品加工间外,晒著一排排荷叶,香气飘得老远。“这里也太舒服了吧!”一个阿姨感嘆道,“比城里凉快多了,还这么香,住著肯定舒心。”

放好行李后,体验课正式开始。蓝染区里,王婶已经准备好了染料和方巾,见游客们进来,连忙笑著迎上去:“大家先把手洗乾净,咱们今天教扎染方巾,想染荷纹、荷叶纹都可以,我教大家怎么扎。”她拿起一块方巾,演示著折成三角形,用橡皮筋在边角扎出瓣的形状:“扎得越紧,染出来的留白越明显,纹就越清晰。”

游客们纷纷动手,有的跟著王婶学扎荷,有的自己琢磨著扎小动物,王婶在人群中穿梭,耐心地帮大家调整。有个小姑娘扎不好荷叶纹,急得眼圈都红了,王婶蹲下来,握著她的手一起折方巾:“別急,咱们慢慢来,你看,这样折一下,再扎紧,染出来就是圆圆的荷叶了。”小姑娘跟著学,终於扎好了,开心地举著方巾给妈妈看:“妈妈,你看我扎的荷叶!”

竹编区里也热闹非凡。周师傅面前摆著一堆削好的竹条,正教大家编荷篮的底座:“编底座要先固定四根主竹条,再把辅助竹条一根压一根地编上去,力度要均匀,这样编出来的底座才平整。”游客们拿起竹条跟著学,有的竹条总跑偏,有的编著编著就乱了,周师傅却一点也不著急,逐个指导:“没事,刚开始学都这样,多练几次就熟练了。”

有个退休的大爷学得特別认真,手里的竹条虽然编得慢,却很整齐。周师傅看了,笑著说:“大爷,您学得真快,再编一会儿就能做篮身了。”大爷笑著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竹编,可惜一直没机会学,今天终於如愿了,回去我要给我孙子编个小竹篮,让他也看看老手艺。”

木艺区里,陈爷爷正教大家打磨小木勺。他给每个游客发了一块木料粗坯和不同型號的砂纸:“先用粗砂纸磨形状,再用细砂纸磨光滑,最后用布擦一遍,木勺就亮了。大家小心点,別磨到手。”游客们拿著砂纸慢慢磨,有的磨得手都酸了,却还是坚持著。有个年轻小伙磨好小木勺后,还让陈爷爷教他刻名字:“我要把名字刻在木勺上,以后每次用都能想起在清溪村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