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示范授牌扬美名,中欧展前备新篇(2/2)
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七月。距离“中欧文化交流展”只有两个月了,村里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苏晚把之前整理的產品资料重新修改,加入了授牌的消息和最新的销售数据,还特意拍了一组村民生產的照片,让欧洲客户能更直观地了解產品的製作过程。
晓梅则忙著设计新的竹编產品。根据索菲亚的建议,她设计了一批竹编餐具套装,包括餐盘、碗和勺子,还在上面编了荷和橄欖枝的图案,既有清溪村的特色,又融入了欧洲元素。“这些餐具套装不仅能当礼品,还能日常使用,肯定能受欧洲消费者喜欢。”晓梅拿著样品,兴奋地跟许朗和苏晚介绍。
小李也没閒著,他设计了一套“中欧文化融合”主题的剪纸,里面有清溪村的荷塘、英国的大本钟、义大利的比萨斜塔,还有中欧小朋友一起编竹编的画面。“我想通过剪纸,展现中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欧洲观眾能更好地理解咱们的文化。”小李一边说,一边给大家展示剪好的样品。
陈师傅则忙著研发新的荷產品。他根据欧洲客户的口味,试做了荷味的曲奇饼乾和果酱,还把荷茶做成了茶包,方便携带和冲泡。“这些新產品要是能在交流展上受欢迎,咱们的產品线就更丰富了,以后合作的机会也更多。”陈师傅把做好的曲奇饼乾分给大家品尝,酥脆的口感带著淡淡的荷香,让人回味无穷。
七月中旬,皮埃尔特意从欧洲赶来,帮著一起准备交流展的材料。看到晓梅设计的竹编餐具和小李的剪纸,皮埃尔讚不绝口:“这些產品太有创意了!既能体现清溪村的特色,又符合欧洲人的审美,到时候在交流展上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皮埃尔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欧盟的文化机构特意为清溪村安排了一个“非遗文化专场”,可以在交流展上现场演示竹编、剪纸和荷茶製作,还能播放清溪村的宣传片。“这个专场能让更多欧洲人了解你们的文化,对推广產品和旅游都很有帮助。”皮埃尔笑著说。
许朗和苏晚立刻开始准备专场的內容。苏晚把之前拍的荷塘美景和村民生產的视频剪辑成宣传片,还配上了中英双语解说;晓梅和小李则准备了详细的演示流程,打算在专场中一步步展示竹编和剪纸的製作过程,还会邀请观眾上台体验;陈师傅则准备了足够的荷和茶叶,要在现场煮茶,让观眾品尝。
为了让交流展的效果更好,许朗还决定带一批村民一起去欧洲。除了苏晚、晓梅、小李和陈师傅,还选了两位竹编坊的姐妹和一位农家乐的师傅,打算在专场中展示更多的非遗手艺和特色美食。“多带几个人去,能更好地展示清溪村的风貌,也能让村民们开眼界,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许朗说。
村里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荷塘里的荷依旧盛开,游客也越来越多。张婶的农家乐推出了“示范村特色宴”,把荷宴和农家菜结合起来,每天都座无虚席;刘叔则带著几位村民,在荷塘边搭建了新的赏荷亭,还修了一条木栈道,方便游客近距离赏荷。
八月初,大家终於完成了交流展的所有准备工作。苏晚把產品样品、宣传片、演示材料都整理好,晓梅和小李也把要展示的竹编、剪纸和工具打包完毕,陈师傅则带上了足够的荷原料和新研发的產品。出发前一天,村里的人都来送行,赵奶奶把一块染好的荷图案布料送给苏晚:“这布料带著咱们村的运气,你们去了欧洲,一定要好好展示咱们的手艺,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
许朗看著大家期待的眼神,心里满是感动:“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清溪村的文化和產品好好推广出去,爭取在交流展上达成更多合作,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二天,许朗带著团队登上了飞往欧洲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朝著远方飞去。苏晚看著窗外的蓝天,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次欧洲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清溪村走向世界的新机会。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在交流展上,欧洲观眾围著竹编和剪纸惊嘆的样子,看到了更多的合作订单飞向清溪村,看到了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
而此刻的清溪村,荷塘依旧,荷香依旧。村民们在荷塘里忙碌著,在竹编坊里编织著,在文创店里招呼著游客。他们知道,远方的团队正在为清溪村的未来努力,而他们也要守好家园,做好生產,等著团队带著好消息回来,等著清溪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