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欧团如约至荷塘,非遗互动暖人心(1/2)

清溪荷韵·第278章 欧团如约至荷塘,非遗互动暖人心

清晨五点半,清溪村的天刚蒙蒙亮,荷塘边就已经热闹起来。刘叔带著五六个村民,正小心翼翼地把刚採摘的新鲜荷插进竹编篮里,这些荷要摆在村口、非遗展演区和民宿门口,作为迎接欧洲游客的装饰。晓梅和王师傅则在竹编坊里做最后的检查,把编好的荷餐垫、书籤和掛件一一摆进铺著碎布的展示架,每个產品旁边都放了手写的英文標籤,標註著材质和价格。

许朗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手里拿著接待流程表,反覆確认著每个环节的负责人。苏晚穿著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裙摆上绣著小小的荷图案,她正和两位英语导游核对游客的名单,时不时叮嘱几句:“遇到游客问荷塘的歷史,就跟他们说清溪村种荷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之前是为了养家餬口,现在是为了传承文化;要是问剪纸的寓意,记得把小李做的图文说明牌指给他们看,这样更清楚。”

“许先生,苏小姐,大巴车快到村口了!”负责在村外引路的村民骑著电动车赶来,脸上带著几分激动。许朗立刻抬手看了看表,刚好七点半,比预计时间早了十分钟。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对身边的人说:“大家按之前安排的来,別慌,肯定能顺利接待。”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大巴车的鸣笛声。很快,一辆印著欧洲旅行社標誌的白色大巴车缓缓驶进清溪村,停在了村口的空地上。车门打开,皮埃尔率先走下来,他穿著一件浅色的衬衫,手里拿著一个竹编手提袋——那是上次文化节时买的清溪村文创產品。

“许先生,苏小姐,早上好!”皮埃尔热情地走上前,和两人握手,“我身后的这些朋友,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乡村,他们早就盼著来清溪村看看了。”

许朗笑著回应:“皮埃尔先生,欢迎您和各位游客来到清溪村!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会带大家感受这里的荷文化和非遗技艺,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

苏晚则用流利的英语向游客们问好,还递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欢迎手册。手册的封面是荷塘日出的照片,里面印著三天的行程安排、荷美食介绍,还有村里的地图,每个景点旁边都標了英文注释。“各位朋友,这本手册里有大家需要的信息,如果有任何问题,隨时可以找我或者两位导游。”

游客们接过手册,好奇地翻看著,时不时发出讚嘆声。一位金髮碧眼的女士指著手册里的荷燉鸡照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这个……好吃吗?”苏晚笑著点头:“非常好吃,鸡肉很嫩,还带著荷的香味,中午大家就能尝到了。”女士立刻露出期待的表情,拿出手机把照片拍了下来。

按照行程安排,第一天上午先参观荷塘。许朗和苏晚带著游客们沿著荷塘边的石板路走,刘叔早已在路边等候,手里还拿著一个莲蓬。“各位朋友,我给大家摘个新鲜的莲蓬尝尝。”刘叔说著,熟练地剥开莲蓬,取出里面的莲子,递给身边的游客。

一位来自荷兰的男士接过莲子,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立刻亮了:“很甜,比我在欧洲吃的莲子新鲜多了!”刘叔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早上刚摘的,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水质好,莲子自然甜。”他还教游客们怎么剥莲蓬,大家围在荷塘边,手里拿著莲蓬,学得有模有样,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走到荷塘中间的木桥上时,游客们都停下了脚步,拿出手机拍照。木桥旁边的荷塘里,荷盛开得正好,粉色的瓣在阳光下格外鲜艷,偶尔有蜻蜓落在荷叶上,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太美了,就像画里一样!”一位法国女士举起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我要把这些照片发给家人,让他们也看看中国乡村的美景。”

许朗站在木桥上,向游客们介绍:“这片荷塘有五十多亩,种的都是咱们本地的荷品种,期能持续三个多月。每到夏天,整个荷塘都是荷的香味,晚上还能听到青蛙的叫声,特別热闹。”他还指著荷塘边的几间老房子说:“那些房子是村民们以前住的,现在改成了民宿和文创店,大家晚上可以住在那里,听著荷塘的声音睡觉,很舒服。”

参观完荷塘,就到了非遗展演区。小李早已在剪纸桌前做好了准备,桌子上摆著红纸、剪刀和已经剪好的荷图案,旁边的英文说明牌格外显眼。看到游客们过来,小李有些紧张,手微微攥著剪刀,但还是努力挤出笑容,用之前学的简单英语打招呼:“hello,welcome!”

皮埃尔走到小李身边,拿起一张剪纸荷,对游客们说:“这位小伙子的剪纸技艺非常棒,上次我来的时候,他剪的荷让我特別惊讶。大家可以试试自己剪,小李会教大家的。”

在皮埃尔的鼓励下,几位游客走到桌前,拿起剪刀和红纸。小李虽然英语不太流利,但他用手势演示著剪纸的步骤:先把红纸对摺,再沿著边缘剪出荷的轮廓,最后展开就是一朵完整的荷。一位德国游客学得很认真,跟著小李的步骤剪,虽然剪出来的荷有些歪歪扭扭,但他还是很开心,举著剪纸对小李说:“thank you,it's beautiful!”

小李笑著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竹编盒子,里面装著他提前剪好的小荷剪纸,送给每位体验剪纸的游客。“这是送给大家的礼物,希望大家能记住清溪村的剪纸。”苏晚在一旁帮忙翻译,游客们接过剪纸,纷纷向小李道谢。

非遗展演区的另一边,王师傅和晓梅正在展示竹编技艺。王师傅坐在竹编架前,手里拿著竹篾,飞快地编著一个荷掛件,竹篾在他的手里就像有了生命,很快就呈现出荷的形状。晓梅则拿著一个半成品的竹编餐垫,向游客们介绍竹编的过程:“我们用的竹子都是村里自己种的,要经过採摘、削篾、阴乾等五个步骤,才能用来编產品。这个餐垫要编两天才能完成,每一根竹篾都要编得很整齐,这样才能耐用。”

一位英国游客对竹编餐垫很感兴趣,拿起餐垫摸了摸,问:“这个餐垫可以洗吗?”晓梅笑著回答:“可以洗,用温水洗就行,洗完晾乾,不会变形。我们还做了竹编餐盒,用来装食物很方便,也很环保。”说著,她拿出一个竹编餐盒,打开给游客看,里面还放著一块荷形状的糕点。游客立刻被吸引,当场就买了两个餐垫和一个餐盒,还让晓梅帮著包装好,说要带回去送给朋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