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协议落槌锚定长远,技术出海绽放新篇(1/2)
清溪荷韵·第266章 协议落槌锚定长远,技术出海绽放新篇
腊月的清溪村,寒风裹著年味掠过荷塘,残荷枝椏上凝著的薄霜,在晨光里泛著细碎的光。合作社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盆水仙开得正盛,淡香漫进屋里时,许朗正低头核对海外合作协议的最终版本,指尖划过“三年长期供货”“年订单递增50%”的条款,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再过三天,马克就要带著团队来签正式协议,“清溪荷韵”的海外布局,终於要迈出关键一步。
“许朗哥,技术团队的行李都收拾好了。”苏晚抱著一叠文件走进来,纸上是刘叔和两位老技术员的行程表,“刘叔把所有种植手册都重新装订了,还特意加了手绘的荷病虫害图谱,怕当地种植户看不懂文字说明。另外,咱们准备的优质荷种子也打包好了,一共两百斤,都是挑的颗粒饱满的种藕,发芽率能保证在95%以上。”
许朗接过行程表,翻到“技术培训预案”那一页,刘叔手写的备註格外醒目:“每日记录水温、肥力,每周反馈生长情况,遇特殊天气提前预警”。他想起昨天刘叔来找自己时说的话:“许东家,这趟出去不仅是教技术,更是替清溪村挣脸面,我一定把本事都教给他们,让海外的荷塘也开咱们『清溪荷韵』的。”
正说著,张叔顶著寒风跑进来,手里攥著一张皱巴巴的接待流程表:“许东家,签约仪式的台子搭好了,就在村文化广场,横幅也掛上去了,写的『清溪荷韵&海外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字够大,老远就能看见。村里的锣鼓队也练了两天,到时候保证热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民宿那边也收拾妥了,马克一行住的房间,我让村民换了新洗的被褥,还摆了咱们自己做的荷酥当欢迎点心,保证让他们住得舒心。”
许朗跟著张叔去文化广场查看,远远就看见红色的横幅在寒风里舒展,台子上铺著深蓝色的地毯,两侧摆著晓梅刚送来的荷刺绣屏风——屏面上,粉荷映著碧水,荷叶间还绣著几只蜻蜓,针脚细密,活灵活现。“这屏风是晓梅带著绣娘们熬了三个通宵赶出来的,说要当礼物送给马克。”张叔指著屏风,语气里满是自豪,“还有傻柱,编了一对竹编瓶,瓶身上刻著『合作共贏』四个字,手艺绝了!”
签约仪式当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陆续来到广场。李婶带著几个妇女在角落摆茶点,竹篮里的荷酥冒著热气;孩子们穿著新做的袄,手里举著傻柱编的竹编荷,围著台子跑闹;连村里的老支书都拄著拐杖来了,坐在前排的椅子上,不住地跟身边人说:“没想到啊,咱们清溪村的荷,还能卖到国外去,这都是许朗和大傢伙儿的功劳!”
上午十点,马克的车队准时抵达。车子刚停稳,马克就笑著走下来,身上穿著一件红色的中式外套,手里提著一个公文包:“许,我特意穿了你们中国的衣服,是不是很应景?”许朗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太应景了!快请,村里的乡亲们都等著欢迎你们呢。”
隨著锣鼓声响起,签约仪式正式开始。镇领导率先上台致辞,手里举著话筒,声音洪亮:“清溪荷韵合作社的海外合作,不仅是一个村子的突破,更是咱们镇乡村振兴的里程碑!从当初的零散种植,到如今的品牌出海,清溪村用荷闯出了一条新路,希望你们能以此为契机,把中国乡村的智慧和品质,带到更多国家去!”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马克走上台时,村民们的欢呼声更响了。他接过话筒,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第一次来清溪村,我就爱上了这里的荷,爱上了这里的人。你们的种植技术、手工手艺,都让我惊嘆。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成功,『清溪荷韵』会成为全世界都喜欢的品牌!”
掌声渐歇,许朗和马克並肩走到签约台前。两人拿起笔,在协议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隨后交换协议,紧紧握手。这一刻,广场上的锣鼓声、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闪光灯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马克接过晓梅递来的刺绣屏风,双手捧著,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我要把它掛在公司的大厅里,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知道清溪村的厉害!”
签约仪式结束后,许朗带著马克一行来到合作社的会议室,详细討论海外种植基地的技术细节。刘叔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种植手册,翻开其中一页,指著手绘的荷生长周期图说:“马克先生,您看,荷从种藕到开,需要整整九十天。前三十天要控制水温在20到25度,不能低於15度,不然种藕会停止生长;中间三十天要施三次有机肥,第一次在长叶后,第二次在抽茎时,第三次在开前,用量都在这上面写著,一点都不能错。”
马克凑过来看,不时用铅笔在旁边做標记,还让助手把重点內容翻译成英文。“我们的种植基地选在离河流不远的地方,水源很充足,就是土壤可能和清溪村不一样,需要提前改良吗?”马克问道。刘叔立刻点头:“当然要改!荷喜欢鬆软的淤泥,要是土壤太硬,种藕扎不了根。我们可以派技术员去帮忙测土壤成分,指导你们堆肥改良,保证种藕能顺利生长。”
接下来的两天,马克跟著刘叔走遍了清溪村的荷种植基地。在荷塘边,刘叔弯腰拨开荷叶,指著水下的根系说:“你看,这根须长得壮,说明肥力够;要是根鬚髮黄,就是缺水或者缺肥了。还有这片叶子,边缘有点卷,是轻微的蚜虫病,得用咱们自製的艾草水喷洒,既环保又有效,不能用化学农药,会影响荷的品质。”
马克蹲在塘边,认真地听著,还拿出手机录视频:“这些经验太宝贵了,比书本上的知识实用多了。我要把这些视频带回去,让我们的种植户好好学。”他顿了顿,又说,“下个月,我们会派十位种植户来清溪村培训,到时候还要麻烦刘叔多费心。”
“放心吧!”刘叔拍著胸脯保证,“我会把他们带到荷塘里,手把手教,保证他们回去就能上手。”
离別的那天,天刚亮,刘叔就带著两位技术员来到村口。他们背著装满种植手册和种子的背包,脸上带著几分期待,又有几分不舍。许朗握著刘叔的手,反覆叮嘱:“到了那边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问题隨时跟家里联繫。技术上要是遇到难题,就视频连线,咱们一起想办法。记住,你们不仅是技术员,更是清溪村的代表,要让他们看到咱们的诚意和实力。”
刘叔用力点头:“许东家,你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傢伙儿的期望,把荷种好,把技术教好,让海外的荷塘也飘著咱们『清溪荷韵』的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